第四十三章 井(2 / 3)

奋斗在大明 名剑山庄 3106 字 2021-11-28

上从明代开始,湖广熟,天下足。之所以如此,就是在明代中期,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一个个湖泊就此消失,长江两岸有了大量耕田的同时。

长江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储存江水的地方。

长江水患也越演越烈,越往后,越厉害,到了而今,长江水患远在黄河之上了。

周梦臣皱眉,说道:“今年应该不至于吧?”

张叔大摇摇头,也没有说什么。这种事情如何说的准啊?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他岔开话题,说道:“周兄,怎么在这里?我听说这一段时间,车巡抚已经下令要求湖广各级府县都停止其他政务,一切以抗旱为要,江夏县衙之中,估计忙得脚不点地了。”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托之前的福,县令将我当神仙供着。我什么事情都没有?”

张叔大说道:“却是屈才了。”

周梦臣心中微微一动,说道:“正好,我有事与张兄请教一二。”

张叔大目光与周梦臣的目光一对,心中若有所思,说道:“好。”

两人来到了养济院之中。

周梦臣说道:“我久在书斋之中,却不知道抗旱以何事为要?”

张叔大听了,说道:“抗旱自然是修建水利为要,很多地方只要修建一些沟渠,即便遇见旱灾,也不怎么怕了。只是而今修建水利,却是临渊结网,临渴掘井之举,有些太迟了。所以一般来说,抗旱,当以两事为主,一是修建水车,二是挖井。这是见效最快的,也是周兄用武之地。”

周梦臣见被张叔大看破了,也不隐瞒,说道:“张兄,所言极是。我这一点微末本事,比不上张兄。但是在制器上,还是有些可以自傲之处。见生民疾苦,自然不愿意袖手旁观。”

当然了,周梦臣也是有一点私心的。

周梦臣反思之前,他为什么转危为安,就是因为他在士林之中薄有名声。

在古代农业生产,是一等一的大事情。

如果在这上面有说助益,周梦臣的名声只会更大。

这个举动,在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养望。”

张叔大正准备说话,却看见赵九,程大位等几个人站在外面。

周梦臣看见了,讲几个人叫进来,问道:“什么事情?”

赵九说道:“大人,我们已经找人来看过水脉了。只是挖不动。”

周梦臣听了,与张叔大对视一眼,心中暗道:“真是说什么来什么?”

周梦臣说道:“张兄一起去看看?”

张叔大自然没有拒绝了。

一行人就到了挖井的地方。

却见一个葛衣老人,还有几个壮丁光着膀子站在一边。

赵九立即为周梦臣引荐。

这个老人就是负责挖井的人。也是周梦臣是官府中人,否则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立即找人过来的。

周梦臣看了看已经挖开的水井。并不是多深。大约有一米多深。

周梦臣说道:“怎么回事?”

老者立即上前说道:“禀报老爷,这一带在蛇山与凤凰山之间,本来就石头比较多,而养济院这里靠近城墙,更是如此。而且今年旱情,水位也下降了不少,更难以打通了,非小的不尽力。实在是打不动。”

周梦臣说道:“能不能用火药?”

老者说道:“老爷,万万动不得,只要一动火药,这井非塌不可。”

周梦臣听了,只觉得挠头,说道:“真没有办法了?”

这老者说道:“小老儿无能,这样地面也只有四川那边的人能打通了,我等没有这个本事。”

周梦臣有些好奇,说道:“四川打井技术很好吗?”

张叔大说道:“四川井盐,天下闻名,据说能打如地下十几丈之处,令地火外泄,用于煮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