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刘老尚书(2 / 3)

奋斗在大明 名剑山庄 3086 字 2021-11-28

爹与二哥怎么没有来吃饭?”

李大郎说道:“今天医馆之中来了一个重要的病人,病情也十分凶险,爹与二弟都去照顾了,这会儿没有功夫吃饭。这几日,你也安分一点,家里人没有功夫管你,你也不要让家里操心。”

李云珍听了,心中顿时一喜,心中暗道:“真是天助我也。”她心中暗暗高兴,努力收拢自己的表情,连忙问道:“什么重要的病人?”

李大郎说道:“是麻城刘尚书。”

李云珍听了,心中一动,说道:“是刘老尚书?他老人家病情怎么样了?我记得爹爹说过,刘尚书自己就是名医,怎么来咱们了?”

李云珍并不是太关注政治的。如果是别人,李云珍估计不知道,但是刘老尚书就不一样了。

前文说过,李家是黄州人,而刘老尚书也是黄州人,算是同乡。而刘老尚书本身就是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代表。而李家更是武昌名医,都是一个圈子里面的,李闻言对刘老尚书佩服之极。

故而在家中常常的提起。

李云珍自然记得。

李大郎叹息一声,说道:“医不自医。而且刘老尚书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很明白,他本不想来武昌医治,这一次不过是拗不过儿女而已。我也看过,刘老尚书的脉象”

李云珍立即问道:“怎么样?”

李大郎轻轻摇摇头说道:“刘老尚书年轻的时候,操劳太过,做事不顾惜身体。早已落下病根了,如果不是刘老尚书自己养生有道,三年前退下来,好生休养,恐怕没有而今这三年,看似身体不错,但实际上,油尽灯枯,年关难过啊。”

李云珍听了,心中的欢喜之意,也都散尽了。

年关难过,也就是未必能过得了今年冬天。

李云珍说道:“刘老尚书是一个好官,怎么就这样?”

刘老尚书名叫刘天和,乃至黄州府现存官员之中,位置最高的一个,也是整个黄州府人的骄傲。李云珍从小听刘老尚书的故事长大。

比如,刘老尚书为官之初,当时刘瑾用事,刘老尚书当时仅仅是一个御史,刚正不阿,得罪刘瑾,被下狱押送入京,陕西百姓万余人拦道不行,陕西壮士十几人一路护送,乃至于郭镇等人,为鸣刘老尚书之冤。撞死阶前。刘老尚书入诏狱,在诏狱之中,刘老尚书镇定自若,还给狱卒看病。连诏狱上下,都敬佩万分。

后刘瑾倒台,贬为县丞。后一路升迁到了甘肃。

在甘肃大兴屯田之法,令军民得安,后受命治理黄河,到任之处,念民于水火之中,昼夜不息,三个月之内,修渠十数道,疏浚山东河道七十余条,百姓转危为安。后受命备边,整顿军备,与黑水墩大捷之中,刘老尚书指挥大将周尚文斩杀蒙古济农,也就是相当于蒙古副汗。

后受命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整顿京营,劳累过度,上书告老,回家休养。

这也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刘老尚书,是整个黄州府百姓的骄傲。

李家大郎叹息一声,说道:“都是命数。”随即说道:“我估计,武昌城中很多人都会来拜访刘老尚书的,虽然刘老尚书已经说过了,谁也不见。所以这一段时间,家里人多杂乱,你安分点。”

李云珍点点头,说道:“大哥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她微微一顿,说道:“我能不能去看看刘老尚书啊?”

李家大郎说道:“你就别添乱了。”

李云珍满心不愿意的说道:“二哥为什么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

李家大郎说道:“你还有理了,咱们兄妹三人之中,谁的医术最好?”

李云珍只能垂头,说道:“二哥。”

李家大郎说道:“谁又要考举人?”

李云珍这才明白,原来父亲带二哥当助手,还有这个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