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郑和水师归来(2 / 3)

如此太子,大明百年国运当定!优秀的太子带来的心理稳定、安抚民心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藩王、官员对太子行礼。

“帝后驾到,万民免礼。”在藩王、官员等起身后,便传来了内侍的传话声。

帝后!皇上与皇后一起来了,这个规格确实超出了无数人的想象。朱允炆与马恩慧并肩而行,一龙一凤,一威严一轻柔,一刚毅一慈善,缓缓走来。

朱棣携藩王、解缙携文武,山呼万岁。百姓虽无法行礼,口中却依旧附和着

“万岁万岁万万岁”,声浪汇聚,横扫长江,一只只鱼儿跃起,再入水时,带出阵阵水花。

“平身。”朱允炆登上高台,挥袖喊道。藩王、官员起身。朱允炆看向江面,远处疾驰而来一匹战马,骑士高喊:“郑和水师距离码头五里!”没过多久,骑士再次来报:“郑和水师距离码头三里!”事实上,此时已不需要通报了。

江面之上,已出现了一艘艘船只的身影,高傲的日月旗在飘舞,破烂的帆在诉说着苦难的经历。

更近了些。已可以看到船上的人。随着一艘艘宝船、大福船接续而来,无数人陷入了震惊的沉默之中。

宝船的旗帜褪了色,船帆满是补丁,甚至还有破洞。就连船舷,也有些不再完善,破碎的船舷如同一个没有护栏的高楼。

而船只身上,更是遍布伤痕。甚至有些船连桅杆都折断了几根!他们到底去了哪里,经历过什么,这群人如同从地狱里杀出来一般!

难道说,他们真的去了地狱里,在最恐怖的环境下夺出了最宝贵的新粮种?

郑和站在船头,耳边听到了浑厚的军号声,还有战鼓雷动的声音。远处的码头上站满了人,甚至可以看到高台上的建文皇帝朱允炆!

一向刚强的郑和在这一刻湿润了双眼,身后将士站得笔直,却已是泪流满面。

四年七个月的航行!四年七个月的离别!四年七个月的思念!回来了!

我们回来了!肩负着最伟大的使命,穿行过无数黑暗的魔海,付出了一个个牺牲,我们终于完成了使命回来了!

“落帆!”郑和下令。船员快速行动,收起风帆。宝船两侧伸出长橹,掌舵手操纵着宝船缓缓靠岸。

龙江码头经过几次深挖、建设,已足以同时容纳二十艘宝船。郑和归来,只有十五艘大、中型宝船,三艘大福船。

水师都督府都督李坚眼眶通红,同知陈挥也紧握着拳头。徐辉祖一脸悲戚,铁铉、杨荣也止不住暗暗神伤。

按李素奏报,郑和船队与李素于非洲分开时,带走了二十艘大、中宝船,二十艘大福船,合两万六千余将士!

可现在,他们只有十五艘宝船,三艘大福船!战力强大的宝船竟然折损了五艘之多,而大福船几乎全灭,只剩下了三艘!

仅仅从船只折损上来看,就足以看出其远航的悲壮!要知道宝船的吨位不同寻常,寻常风暴足以扛住,可即便是如此,他们还出现了五艘的折损!

船缓缓靠岸,抛锚。朱允炆看着船上的郑和,两个人的目光时隔多年再一次碰撞在一起。

郑和不禁想,这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帝王,他有着无尽的秘密与无穷的魔力,他知晓不可知之地,洞察数万里之外的世界,如同一个神明。

可现在看,这个神明依旧是一个人间的帝王,他在注视着自己,在等待着自己。

如同亲人站在此处,等待久未归家的孩子。他不是神明,他是温暖的避风港,是心灵安放的地方,是日思夜想的帝王。

我回来了,不负你的重托。朱允炆思绪波动,郑和啊,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等得好辛苦。

我知道,如果这世上还有人能完成这一次绝命之旅,能抵达原始之地,能跨过无尽的海洋,那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