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返回本土(1 / 4)

明末黑太子 牛笔老道 4445 字 2022-08-01

澳州的总体发展情况还是让朱慈烺比较满意的,说明之前的拨款基本都花到了正地方。

未来二十年,澳州还将获得四亿银币的援助,大致还能开辟出两千万亩以上的耕地。

平均一亩地的成本为二十银币,比起日后的收成,前期投资成本这算是非常廉价的了。

好在澳州地方够大, 某父皇允许其儿子们使劲折腾那条碍事的大分水岭。

前前后后炸山开渠一百年的话,怎么着也能获得上亿亩耕地了。

澳州以农业、畜牧业、海捕业为基础,以重工业、纺织业、旅游业、地产业为依托,便可以实现快速崛起了。

朱慈烺不是光听不说,没有反馈,结合自己这趟的所见所闻,给儿子们做了一张关于澳州发展的路线图。

其他行业,朱慈烺就不需要特别叮嘱了, 唯一言明的就是澳州东海岸的铁路需要修到北角(约克角)。

那里是澳州的最北端,距离赤道也最近,原因就是要在那里建设巨型航天中心,未来的发射场也位于北角。

朱慈烺没选择将发射场建在澳州以北的诸多岛上的原因就是那边经常地震,尽管很多海岛都位于赤道,发射条件相对也更好一些。

北角接近赤道,条件也相当不错,若有必要,今后还可以在哥伦比亚建立一个位于南美的发射场。

在确定这件事后,北角以南一百里全部划归军事禁区,没有朝廷或长子朱祥堂签署的证件,完全禁止任何百姓进入。

当地将会修建一座海空军基地,完工后将会进驻一支舰队和一支航空队,外加一个陆战旅,用以保护基地安全。

所有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都不需要澳州当地出,皆由朝廷来支付。

除了科学院的专家外,非关键的施工项目都可以交给澳州当地的施工队来负责。

包括修建铁路、港口、机场、发射场、住宅等各种配套设施, 预计建设时间达到十年。

总投入在五千万银币左右,其实就是一座具备发射火箭能力的小型城市。

考虑到其特殊性, 该城的现代化程度将会一步到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既然都说了发射场的事情,朱慈烺就顺便向儿子们介绍了今后火箭发射卫星的事情。

凡是上过学,特别是大学的人,基本都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但也仅局限在模糊的概念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那就是大明帝国的最高机密了。

科学院的火箭目前还达不到发射卫星的能力, 可也不妨碍修建发射场。

发射场建好之后,什么会飞的玩意都可以在这里升天……

这也意味着澳州当地会获得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

前期建设的材料与工人就由当地承包, 之后向基地运输大量粮食、果蔬、鱼肉亦是如此。

收门票的事情就可以往后放放了, 因为目前质量可靠的型号还是v2的仿制品。

型号越先进,射高越大的火箭, 发射失败的概率就越大, 因为研制难度水涨船高。

表演砸锅的事情,科学院与朱慈烺知道就行了, 家丑就无须外扬了。

火箭项目组上下早已对砸锅习以为常了,几十万银币在几秒钟之内就可能灰飞烟灭。

即便如此, 朱慈烺也会坚持不懈地投入大量资金, 供项目组烧钱。

已经小有所成的北风弹道导弹就是砸钱砸出来的,缺钱就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成功了。

发射场建好之后,可以先行试射这款弹道导弹,以便让项目组掌握在湿热环境下的发射情况。

除了位于西北的发射场之外,朱慈烺还下令在哈萨克草原的某处地方修建一座发射场,便于搬家之后随时过去看看。

算上哥伦比亚那座,除本土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