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天道新约(1 / 3)

在瓜州等了一个月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后,荔非守瑜决定不等了,他派出一个轻骑兵营将被尚结赞、慕容图珲迁徙到瓜州、沙州附近的嗢末军及其家属全部调回北庭。

还有一个月就要春耕了,北庭的春天来得迟一些,不过再过一个月也就到了,他不能让这些人闲待着。

至德二年(758年)四月底的时候,锅钦等人来到了庭州。

此时,原本的大都护府录事参军岑参已经调到庭州担任长史,得到六千户人家,让他又惊又喜。

喜的自然是地广人稀的碎叶军又多了六千户人家,惊的是这六千户居然都是不会说汉话,连突厥语也不会的吐蕃人!

当然了,其中有一半人家都是吐谷浑人,他们是讲鲜卑语的,但到了此时,他们的鲜卑语正在向吐蕃语看齐。

押送这六千户人家回来的正是聂叙魏龙。

在庭州刺史府,岑参看着聂叙魏龙呈递过来的由荔非守瑜授意,行军司马姜公辅撰写的公文。

“长史”

“这六千户有一半人家失去了壮劳力,干脆让其两户并作一户,每户开垦一百亩田地,瀚海郡、天山郡各一千五百户,还是按照老法子,抵达后,一半人员开垦荒地,一半人按照两百户为一个村落的形制修建房舍”

“需要的砖瓦、木料可向刺史府申领,估算其价值,从田赋里扣取,按照碎叶军的规制,一般情形下,房舍、用具价值田赋的四成半,而每年收取的田赋为三成”

“那头三年就按照每年四成五的规制收取,但必须要向这些人分说明白,否则,还以为我等收取的赋税异于他人”

“田地开垦完毕,房舍建设完毕后,田契、房契颁发仪式要弄得轰轰烈烈,让其要着实感到我碎叶军的恩德,特别是是要感谢大都护的恩德”

“其中的工匠,自然纳入到两郡的工坊,一应薪饷待遇一开始按照学徒的规制施行,合格者再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所有奴户子女,适龄者全部纳入学堂学习,在两地设置专门学校,由以前聂叙魏龙带过来的人教授,注意,里面的优异者将来全部成为继续教授讲吐蕃语的孩童!”

看到这里,岑参心里一凛。

“难道副都护得到了大都护的命令,还要将大量吐蕃人弄到大都护府耕种?这样的话,就要长远规划了,可不能全部安置在北庭,不行,此事得赶紧向大都护府长史封常清禀告才行”

再继续看时,只见上面写着:“聂叙魏龙、聂叙昭琳兄妹,都精通各种语言,得到这些人口后,聂叙魏龙暂时从碎叶军里退出来,在庭州刺史府任职,挂判官头衔,从以前的象雄国子弟抽调若干适当人选协助他,都冠以录事参军名号”

“聂叙兄妹专门协助刺史府安置吐蕃奴户,比如划分田地,分发房舍,签订契约,教授子女等,但必须要分说明白,这一切不是苯教给他们带来的,而是碎叶军大都护心怀天下,以仁慈之心接纳他们所致”

“此事之前大都护与聂叙魏龙商议过,为了避免苯教的影响过大,一开始可以大都护为‘西域赞普’的名义行事,后来其子女慢慢长大后,大量纳入天道教,由天道教统一管束”

......

轮台县。

原本这里安置的胡、汉移民是最多的,不过与后世相比,这里的土地远没有达到开垦完毕的程度,就算多了一千五百户吐蕃移民,也没有达到后世的三成。

锅钦,不不不,眼下他已经改成了“孙锅钦”这个名字,他已经决定退出军队,专心致志成为一个有奔头的农民。

得到另外一户失去壮劳力的吐谷浑家庭后,他家里的人口就由以前的四口骤增到八口。

奴户,也是人,也要婚配,虽然寿命短暂,但毕竟生的也多,以前在高原上,婴幼儿的夭折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