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煌煌河中(1 / 3)

万幸的是,由于双方都携带了充足的粮食,蔓延三个月的战事并没有大面积波及到乡下。

在短时间里解决了大食军,并与之达成了和议,一旁虎视眈眈的高仙芝自然只能黯然撤退。

这一次,孙秀荣不准备走了。

他决定将整个河中作为自己的根基之地牢牢打造一番。

议和之后,一连串政令从萨末鞬城发出了:

将整个那密水(泽拉夫尚河)、独莫水(卡什卡达里河)的昭武诸国设为昭武州,由孙秀荣亲自兼任州牧。

将康国(撒马尔罕)改成康郡,下辖诸县,由博格达营的都尉孙孝恪兼任太守;

将安国(布哈拉)改成安息郡,下辖毕县(毕国城,后世卡拉库尔)、东安县(东安国,后世吉日杜万),由马璘担任太守,饶乐营驻扎安息城(布哈拉),博格拉营驻扎毕城(毕国城,后世卡拉库尔),都尉高庭晖兼任县令。

敕勒营驻扎东安城(东安国,后世吉日杜万),都尉阿布思兼任县令。

将何国改为何郡(何国,后世卡塔库尔干),下辖诸县,由黑夫的府兵驻扎,并由黑夫担任太守。

将史国改为史郡(史国,后世沙赫里萨布兹),下辖大史县(乞史城,后世沙赫里萨布兹)、小史县(那色波)两县。

由侯琪担任太守,热海营驻扎大史城(沙赫里萨布兹),苏哈的天山营驻扎小史城(那色波),并兼任小史县县令。

李进才的夷播营、歌舒曜的歌舒营都在康郡附近驻扎,都尉都兼任附近县域的县令。

李思慕、萨哈连的府兵营全部迁到何郡到康郡之间的地区。

这样一来,原本来到河中的一共有博格达营等八个正规营头,黑夫等三个府兵营头,一共十一个营头,三万余人,想要依靠这十一个营头就能威慑周边诸势力是做不到的。

于是,另外几道命令也下达了。

“十一个营头的家属全部迁到河中,所需田地、牧场就近安排”

“以县为单位,每一个县从当地粟特人中抽调十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少年入伍,按照怛逻斯营的规制进行编制”

“碎叶州、伊犁州减少的正规营头在当地就地重新拣拔、补充,依旧仿照怛逻斯营的规制,主要以少年兵为主”

“碎叶州州牧改由元丰担任,张翰改任昭武州别驾”

当然了,对于这次战事里立下大功的拔汗那国王子窦薛裕以及安国大商人库特巴,孙秀荣也没有忘记。

他将库特巴封为西曹国国王,让他占据一县之地,不过西曹国夹在何郡与康郡之间,库特巴仅凭一县之地也不会有什么能为。

由于拔汗那国四分五裂,窦薛裕也不准备回去了,熟奚人让他在河中将流落到这里的前吐火罗、象雄人大约一万户汇聚在后世撒马尔罕以东,靠近波悉山的地方,那里原本是米国之地,新设米县,以窦薛裕为县令,以原来的拔汗那军基础,掺杂少量碎叶军老兵,征募吐火罗人、象雄人设立波悉营。

做完这些后,孙秀荣让宇文邕奴全力办理将那十一个营头的家属迁徙到昭武州的事情,自己则带着张翰、岑参等人开始在昭武地区的种田大计。

在开始这一切之前,对河中诸国进行盘点是必须的。

秋初,在河中战事过去一个月后,张翰终于带着诸人回到了康城(撒马尔罕)。

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康城召开了。

“大都护”

张翰开口了,当他说起这个称呼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他想不到能用何种其它称呼来代替,只得继续说下去。

“大致查明了,幸亏有库特巴以及史泰染缅的帮助,否则,若是挨家挨户查下去,就算查上一年也查不清楚,当然了......”

张翰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