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二章 捷报进京(2 / 3)

回到明朝做仁君 纣胄 208 字 2022-01-09

平一些年了!”

说完,朱翊钧又拿起了戚继光递上来的另一份奏疏。

捷报和这份奏疏并不是在一起的。

捷报其实很简单,主要就讲了一场战争的经过,同时在里面详细写了这一场仗是怎么打赢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后面的这份奏疏就是表功的了,在这场战争当中我们杀了多少敌人、哪一个大头领被我们杀死了,同时都有谁立下了什么样的功劳、谁是首功,这上面全都写得很清楚,朝廷要根据这份奏疏来进行表功。

朱翊钧看都没看,直接递给陈矩说道:“送去兵部吧,让兵部那边叙功。”

在这上面,朱翊钧不会说什么。即便戚继光在这里面给了一些水分,自己也都不会说什么。

在这个时代,这些事很正常。有些事有争议之言、不一致,这场仗打成这样,谁知道最终的战果如何?

有的人可能直接就被打碎了,你也没办法去统计他的尸体在哪里,但是这样的战功你不能不给,否则就会让士兵觉得憋屈。

明明我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结果叙功的时候却没给,这会让士兵失去进取之心,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些人为国而战,自己付出的无非就是一些赏赐而已。

在这方面,朱翊钧相信兵部和戚继光都能拿捏得很好,不需要自己操太多的心。

自己重点要看的是戚继光专门写的密奏

陈矩把奏疏接了过去,恭恭敬敬的说道:“是,陛下。”

等到陈矩走了以后,朱翊钧把戚继光的密奏拿了起来,快速看了一遍之后便陷入了沉思。

沉吟了片刻,朱翊钧站起身子,直接来到了一面墙前。

在这面墙上,挂了一幅地图,正是大明辽东的地图。

朱翊钧在这份地图上很快就找到了后世所对应的记录。

在他的手里还有一份小地图,这是后世的地图,是从系统那里兑换来的。

原本朱翊钧还想自己画来着,毕竟当年读文科的时候,画地图是拿手的本事。上高中的时候,那可真的是学识巅峰了。

现在想要画地图的话就有些困难了,因为根本没那个能耐。

两部地图相对比,朱翊钧就能看出一些东西了。

戚继光自广宁出发,也就是后世的锦州北镇。

从那里打的是朵颜卫和喀喇沁,从地名上算的话应该是后世的建平,也就是说将后世的朝阳等地打了下来。

向北就是阜新,基本就等于拿下了后世的辽西地区。

李成梁自沈阳出发向西打,直接打下了辽河套,从后世来说应该就是黑山、康平、新民和法库等地。

这一仗打完,基本就等于拿到了后世辽宁省的地盘。

从战略态势上来讲,对大明非常有利,可以攻打赤峰,甚至可以和戚继光两边一起夹击赤峰,大大压缩了蒙古各部的生存空间。

如果东蒙古人不投降的话,他们的生存就会成为问题。因为接下来的环境会越来越差、天会越来越冷,草原上已经不再适合他们生存了。

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东北,要么去青海。

实际上,这个时期东蒙古的选择只有东北。

如果让东蒙古人去青海的话,他们要横穿整个内蒙古才能到青海去,那相当于走一场长征。对于现在的东蒙古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何况西边的蒙古各部也不会让东蒙古人过去。后来林丹汗成为了蒙古大汗之后,就是这么干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东蒙古人才背叛了他。

当时东边这些部落跟女真人一起争夺东北,双方打得那叫一个激烈。东蒙古人反抗得也很激烈,他们也不想投降,于是战败的东蒙古人选择去投靠林丹汗。

结果林丹汗这个家伙可好,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