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定点清除(1 / 2)

搞定老挝之后,姜余邀请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农学高校举行了一个招商洽谈会。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讨论每个农校承包的面积,和收入分配问题。

百万公顷相当于1万平方公里了,而所谓的良田,其实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低矮的山丘。

老挝因为人口少,对土地的需求并不大,尤其是田地。

那些农民,只占据开发了一小部分的农田,其他的大多处于荒废状态。

这么大一块区域,仅仅凭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当地农民,是不可能全部开发出来的。

所以,姜余要把这些田地全部丈量后,再分割开一部分交给农校承包经营。

别小看这些农校,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参与了远东和乌克兰的农业大开发,腰包鼓得很呐……

尤其是在这将近一年时间的国际粮食危机,他们可是赚的盆满钵满,令许多高校师生们羡慕不已。

据不完全统计,桦国的农校师生收入,名列全国榜首,人均年收入至少可以达到三、四万元。

这还不包括那些已经毕业,出国创业的那些学生们。

这些出国的创业者们已经超脱了人民币的范畴,他们都是按美元计价年薪。

有一些曾经没有参与远东大开发的农校,听说这个消息后。

从校长到最底层的会计全部出动,誓必要抢下一块大大的地盘。

资金的问题倒不大,有太平洋国际银行贷款支撑,底气十足。

7月10日,早七点。

大部分的农校代表们早早聚集在了香格里拉大酒店会议大厅(已被收购),等待洽谈会的召开。

虽然大家都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兵戎相见,但私底下还是不耽误打屁聊侃。

一位地中海头胖子,对着一个身形消瘦的老头讨好说道。

“老夏啊!你可是最早进军远东的那一批,里面关系熟,有啥具体的消息透出来没?”

听到秃顶胖子这么一说,周围的人赶紧安静了下来。

他们可是知道这老夏手眼通天,又有大魄力,很会抓住机会。

在远东大农场,他们学校不仅入局早,更是一口气贷了500万美元,垄断了农场一半的养猪场。

不到一年,就连本带利就都赚回来了。

听小道消息,是北高丽饥荒死人导致了棒子国的大面积猪瘟爆发……

那是真正狠狠赚了一大波,令不少同行羡慕嫉妒恨啊!

老夏是东北人,是黑省一所农校的校长。

他的大儿子,80年代在前苏联搞倒卖赚了些钱,90年代初回老家搞了养猪场。

为节约喂食成本,他儿子又与农校共同研发了一个高效能低成本的猪饲料。

配方并不复杂,就是用脱水的俄罗斯饲料草与玉米、豆粕等原料混杂在一起,做成的面饼。

比起专用的猪饲料,效能虽有些低,但价钱便宜,性价比超高。

喂出来的猪肉品质比市面上的要好很多,所以这些年没少赚。

听说远东农场第一期养猪场招标,老夏就被他儿子怂恿去报名……

……

在开荒种田流技能上,最少有一半的桦国人是被动天赋。

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许多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技能和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出现。

这些农业技能创造都是在生产活动中实现的,有很大的实用性。

这次洽谈会议是在杨彪的主持下召开的。

项目名称就叫做“老挝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

根据地势和周边的环境,杨彪准备拿出40土地,也就是40万公顷专门种植榴莲等热带水果树,剩下的给大家瓜分。

被分配的农学除了每年要缴纳每公顷50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