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秦灭亡(1 / 5)

咸阳宫中,高要坐在高位,看着下方一个太监的奏报,眉头紧紧皱成一团。

“郎中令大人,刻不容缓呀,如今项羽在吴中起事,刘邦在沛县起事,英布、秦嘉、陈婴、郦商在魏地起事,六国旧贵族也成聚拢之势,大秦境内起义军多达数十支……!”

太监一脸焦急,喋喋不休继续诉说着,高要终于耳烦,沉着脸呵斥道。

“行了!我知道了,滚出去吧!”

太监低着头,叹息一声,退出门房。

高要跌坐在椅子上,怔怔无神看着门外。

胡亥继位后,目前把宫中的权利,基本交给了高要,甚至连奏折都是高要批阅。

可高要一个现代半文盲,懂啥政治,可高要虽然不懂,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手上的权利,因为这是他好不容易得来的。

可高要不懂政治,宰相李斯懂呀,胡亥继位后,李斯可谓是风头正盛,可一山不如二虎,李斯想把持朝政,高要可不答应。

可不答应又如何,高要只不过是一个太监,他虽然能控制咸阳宫,可成就也就如此了,他虽然能批阅奏折,可下达的政令却也走不出咸阳城。

双方明争暗斗已经近一年,李斯仗着百官之首,加上他儿子李由掌握三十万蒙家军,牢牢把握着大秦的军政大权。

这是高要不能容忍的,他虽然只掌控咸阳宫中的大小事物,可这一切足够了。

因为他还掌控了一个大杀器。

那就是大秦的皇帝胡亥。

胡亥是一个废物,彻底的废物,是高要一手提拔起来的废物,他能让胡亥指鹿为马,自然也能让胡亥下达一道旨意。

高要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彻底整死李斯的机会,这个机会很快便来了。

李斯的确是一个人才,如今起义军四起,可大秦主力军队依旧还在,只要稳扎稳打,消灭起义军指日可待。

可他是宰相,终究不是皇帝,很多政令因为高要的从中搅合,延误军机的大事时常发生。

可作为宰相的李斯,和大秦早已经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他自然不想跟随这条船沉下水。

如今大秦依旧从根部开始腐烂,他必须让大秦散发新的生机。

李斯这一年来,也尝试到权利的甜头,胡亥昏庸无道,赵高时常在胡亥面前说他的坏话,李斯早已知晓。

李斯为此事也是忧愁万分,想着怎么讨好胡亥,正想着,他突然灵感浮现,拿起毛笔,写下“督责之术”几个大字。

随后,他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一气呵成。

李斯知晓胡亥昏庸,可又自满无知,既然如此,那自己就拍他一剂马屁。

督责之术大概意思就是一切权利归皇权,皇帝只管安心享受,至于治理老百姓,那便通过严苛的酷刑来解决。

那些老百姓不听话,那就罚,让老百姓过上,救过不给”的生活,让他们在不安、惊恐、疑惧中度日,不敢生逆反之心,不会有造反之行,天下也就永久平安无事了。

李斯一寻思,自己这个计策,肯定会让胡亥高兴,于是毫不犹豫便上奏上去了。

胡亥看到这份督责之术,觉得有道理,老百姓就该进行严管,说得通俗点就是吃饱了,爱闹腾,既然他们爱闹腾,那就让他们吃不饱不完事了?

于是胡亥毫不迟疑便把李斯的提议当政令颁布下去了。

在宫中高要一看到这份政令,顿时一喜,等待许久的机会终于到了。

于是,往后的数日,全国各地爆发起义军之类的奏折,此起披伏传到胡亥眼前。

高要还时不时在胡亥耳边碎碎念。

“陛下,自从李斯的督责之术颁布到全国各地后,起义军频发,如今大秦境内起义军已经超过三十处,陛下,李斯包藏祸心,其心可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