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浅浅的报告(1 / 2)

其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是一盘甜鬼花生,不过是用白糖现炒现扮出来的,味道非常纯真。

“浅浅啊,来找我有事?过来一起享受享受。”

陈楚看到崔浅浅,喊她过来一起吃饭,这两个漂亮的小妞和他认识时间尚短,在他面前很是拘束,陈楚可不希望两人变成像林家姐妹那样和自己见外。

崔浅浅也不客气,放下长剑坐在陈楚身边,真的用手去捻盘里还有些烫的花生,放在嘴里后感觉异常美味,这叫做花生的东西真的绝了,偶尔吃起来时什么美味都比不了它。

崔浅浅把自己在酒楼遭遇的事情跟陈楚一说,陈楚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不错,古代很多地方确实习武成风,因为总是兵荒马乱,家家户户都藏有兵器,习武也就再正常不过了,高手也是很多的,这些人被浪费在农田,那确实是说不过去的浪费。

“但耕种也确实是重中之重,农忙是万万不可受到影响的,如果他们实在走不开,那也只能说声遗憾了,你有什么建议吗。”

陈楚询问,古人对土地和粮食看待的比任何事物都重,像是这样的人家,好端端的家里人想要去当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不会被同意。

崔浅浅看着陈楚的眼睛,大胆说道:“我觉得,是否应当增加百姓耕种的效率,减少一些劳作量,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能变相减少劳动压力,这样的人才就可去往军中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你这一说我还真有一点想法,趁着现在长安还是处于干旱,而渭水里水源又充足,可以制作大量的水车,百姓挖掘长长的水渠,以水车灌溉,浇水灌溉这可也是相当耗精力的事务。”

“这还不止,民间农具由于制作粗糙,技术落后,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损坏,耕种农具如果能够得到大力的发展,将能大大提高耕种的效率。”

陈楚知道,现在在长安民间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知识科普类的连环画,这个风潮还是长孙嫂子带起来的,听说她后来一直都在致力于普及各类耕种技术,陈楚为此还专门从系统那里学了一本农书。

现在看来之前做的还是不够啊,虽然感觉农夫的耕种效率在提升,可是现在耕种任务也更高了,算下来他们反而比以前更累。

“大人有什么办法呢?”崔浅浅问道,两女特意被四小姐从祖宅召来长安,其意暧昧,因此对这位陈大人的了解,两女是非常积极的。

“回头再说吧,你做的不错,跟莹莹有空就多出去转转,有什么像今天这样的发现都可以告诉我。”陈楚回去打算思考一番。

回到卧室,陈楚拿出《农书基础概论》,二话不说,直接先找到曲辕犁。

曲辕犁,它是和直辕犁相对的概念,这个东西是在晚唐时才出现的,正式名字叫做江东犁,此时当然是没有出现的。

而现在,甚至大唐许多地方使用的都还是短直辕犁,连在此基础上有一定改进的长直辕犁都还没有出现和普及开来,耕种效率可想而知。

曲辕犁相对于直辕犁的优点,在于转向、精耕和省力等方面,可以使耕牛的效率发挥到农耕时代的极限。

要知道即便到了清朝,甚至是解放时,拖拉机普及之前,曲辕犁的结构都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是民间耕种的主要犁具,所以说如果一旦推广曲辕犁,将能让这个时代的农耕工具一步到位,直接效率拉满!

除此之外,曲辕犁还应该借鉴在宋朝时出现的犁壁、犁刀等技术,进一步增强它的效率,使得一旦问世,就不需要频繁进行改进。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曲辕犁的打造倒是小事,陈楚这本书里就有图纸,拿给熟练的工匠一看就能看懂,但它需要耕牛啊,现在大唐缺的就是耕牛,皇帝都带头养牛了,能不缺么。

以及陈楚之前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