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大手笔(1 / 4)

在港北滞留了十多天,期间沈度也关注了一下沪深行情。

裘小明早早就被沈度派到港北,主持深度投资公司在港北分公司投资业务。

这个时期的内陆股市规模很有限,以目前沈度资产规模,真要全部投进去,几乎没有别人的活路,也不现实。

关键在于,市场容纳不下四千亿资金量。

不能大规模投资,那就少一点。

蚊子再小也是肉,投进去十亿二十亿资金总可以吧,最多也不能超过百亿。

历史上,沪指从93年2月17日的最高点155895点一路下跌,到94年7月29日见到了最低点32589点。

也就是沈度这种老股民,后来者根本没有经历过这种漫长而巨大下跌,跌的只剩下零头。

现在入场抄底,那是绝逼的历史大底!

漫长的下跌行情,已经让几乎所有持股者崩溃,形成最后一波杀跌。

所以,沈度面授机宜,让裘小明入场建仓。

这种操作没有半点技术含量,而且股票也不是很多,只需在底部承接筹码,建仓完毕之后也无需操控盘面,坐等别人拉抬股价。

等到价位涨高了,在股市见顶之前变现即可。

所谓面授机宜,就是告诉裘小明见底的时间,以及最低点位和最高点位,剩下的让他自己操作。

如果这样还不能赚钱,裘小明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所以,沈度根本不操心赚钱与否的问题,也没有考虑在内地股市上赚多少钱的问题。

关键在于,沈度不能缺席内陆资本市场。

让裘小明主持内陆投资,也不过是打进一个楔子,附带着熟悉内陆操盘风格。

对于南港资本市场,沈度除了捕风捉影知道一只仙股行情,冒险赌了一把之外,其他个股两眼一抹黑。

当然,大事件还是知道的。

但沪深股市不一样,沈度几乎完整走了一遍,行情的高低点以及一些大牛股闭着眼都知道。

所以,在南港资本市场,沈度想赚钱也只能通过制造收购题材赚钱。

而在深沪股市上,沈度根本无需操纵股市,闭着眼捡钱而已。

至于收购上市公司,他需要吗?

实话实说,那些上市公司基本没有投资价值。

层次到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与其花费在收购上市公司的精力,不如自己出钱组建新公司。

七月底沈度带领乔依娜、南妃玉、苏诗、马匀一行二十多人启程去东海。

沈度的阵容大,东海的接待规格也很高。

究其原因是沈度在港北投资实在太大,工程规模以及进度也是非常惊人,原有的工地差不多竣工,新的工程接踵而来。

最主要的是沈度太有钱,江东发展需要这样的大金主带动。

而在这之前,南房地产公司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也囤积了不少土地。

作为东道主,朱先生首先介绍了东海发展状况,并特别强调江东新区发展蓝图。

“江东新区发展也得到了包括南房地产公司众多投资者的支持,东海希望深度投资公司继续加大投资,积极推动东海经济发展。”

沈度也积极肯定,并承诺:“南房地产公司会继续保持目前的投资力度,同时,我也在这里承诺,下一次来的时候,会从南港带一个财团投资江东新区。”

所谓的财团,其实来之前已经酝酿的差不多了。

上官家族与沈度紧密捆绑,除了在南港形成一股强大势力,还要开辟财源。

南港空间有限,又有众多资金聚集,能分到手的不多。

沈度的战略是向内陆发展。

内陆市场足够大,又处于高速发展的起始阶段,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