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分为二(1 / 2)

“你是谁呀,你多牛啊,你能够确保把这幅装裱拆了,你就能分辨出来这两幅画哪幅画是假的?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你们家不雅间的画是假的,你现在还要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说浮生阁的画是假的吗?”

王一白大声的闹起来,明显是不想让方舟有这个机会,方舟根本都不想理他:

“这两幅画如果不出我所料都应该是真的。”

围观群众哗然!一个传世名家的作品,两幅一模一样的画,有人居然说这两幅画都是真的!

“这是什么营销手段啊?该不会是强行挽尊吧?”

“太好笑了吧,范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画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人人都说物以稀为贵,世界上的东西仅此一件才是孤品,孤品的价值自然是至高无上的。范宽还能够专门去画一幅一模一样的,还故意把笔墨落轻一点,让人去怀疑他这两幅画的真实性!”

“……”

围观群众里显然有些也是对古玩略懂一番的,但是也只是皮毛。

良久,郑齐焉开口了:

“你今天把这画拆了,倒也不是觉得你拆的有问题。如果你的东西是假的,你们不雅间立刻关门整顿。如果拆了之后,你得不出一个好的结果,那么我会很失望。”

郑齐焉这话就说的很重了,方舟握着卷轴的手也是一顿。

“放心吧,郑老,一定不会给你丢脸的。”

只见方舟迅速的拆了浮生阁那幅画的装裱,人群中有人质疑,却碍于郑齐焉的面子,没有人敢上前阻拦。

“国画裱画师有一门手艺,可以把一幅水墨画一层一层揭开,根据宣纸的厚度,一般可以揭两到三层。”

“如果画作会于三层夹宣上,最多就能揭出第三层,但是至最后一层时往往只有一个淡淡的墨痕,即使第二层,墨色也较原作淡了许多。”

“也就是说,为什么这些年《涧水东流》这幅画只有两幅。因为第三幅被揭开之后,已经失去了收藏价值和意义,也不便于保存。如各位所见,如果说浮生阁的画作是第一层的话,不雅间的画作便是第二层。”

“还有这样的事?”

人群中议论开了,这的确是刷新了他们的三观,增长了他们眼界的事。

“我还没有讲完。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元朝人汤垕星评价称“范宽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土石不分”,是其缺点,但是这是范宽独有的风格。”

“不雅间的这幅画上这些特点画上都有,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最后的落款以及印记,本身按道理来讲,宣纸被揭开之后不管是朱砂印也好还是浓墨也好,都应该会颜色浅淡,看不清楚原来写的是什么东西。”

“可是你不雅间的看得清楚!”

“你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起自己的脚吗?你这前后矛盾啊!”

“所以说为什么你这幅画上,落款会那么清晰!”

人群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方舟只觉得自己一个头两个大。

为什么所有人什么都不知道,却偏偏还要以为自己很专业?

“按道理来说,的确应该如各位所说,落款和印章都会更为浅淡。”

“但是不要忘了范宽在宋朝时就已经出名,他与董源和李成并称北宋三大家,艺术成就使得范宽与李成齐名,后来又与同为中原人的柳公权合称‘柳范’。”

“各位看这画上的题款和印记,以及颜色,这种专门的颜色是柳公权的印泥才会产生的颜色。”

“宋代艺术家之间互相交流,惺惺相惜,曲水流觞,兰亭曲调之类的不在话下。画作之间相互传阅观摩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当他画完《涧水东流》后不久,这幅画就已经被拆开来,一份留在范宽这里,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