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维州密谋(2 / 3)

翊唐 卫国公 3634 字 2022-01-12

茶海上摆好了品茗杯。茶海左右,分别有一香炉和一架小火炉,火炉里“噼啪”作响,其上放着一柄紫檀陶壶,正缓慢地煮着泉水。

李淮深用铁锨杵了杵火炉芯,让火燃得更旺了些。见四下没有别人,便压低了些声音,微微凑上前去。

“李公,您给华源透透底,这个张翊均,到底是什么来头?”

岂止是先前一个杨综对此心存疑虑,蜀中官场素来猜忌心重。李淮深暗暗笃定,一个既无官品,又背景不明的京兆人,自去岁同李德裕一齐来到西川,之后便得到李德裕的如此倚重,皆从其策,甚至整个维州密谋可以说是其一人促成。其他僚佐看在眼里,若是没有一丝好奇,是不可能的。

“张翊均啊……”李德裕边说着,默默放下呈报,侧眼看着火炉,“某去岁在任义成节度使才与之相识,经由一京中‘友人’推荐来入我幕府。其身世我了解不多,但他虽然居才,却不愿为官……”

“居此才,不愿为官?是否……有沽名钓誉之嫌啊?”

李德裕没有正面回答,这反而让李淮深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来了,见泉水还未开,便马上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翊均祖籍本是浙东吴郡,其祖父在德宗皇帝朝,官至中书侍郎,兼领两镇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李淮深有些惊讶,不禁抬手做了个叉手礼,道:“那可是……宰相啊?”

“正是,”李德裕微微点头,面色倒是有些波澜不惊,“不过后来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其祖父和两位伯父一同在凤翔被杀,自此之后,家道中落,其父排行第三,德宗皇帝惜念其祖父忠义,贞元中,于长安赐给其父几间宅子和金银,自是算勉强经营至今……”

话说至此,李淮深已经知道李德裕说的是谁了。

“他竟然是张镒的孙辈?”

“正是,其父自从张镒被杀后,便立了家训,子孙后代,不许为官,张翊均因此秉承至今,故此只是入我幕府,不曾……亦不愿入仕。”

李淮深不由得啧啧称奇。虽然李淮深的直觉告诉他,李德裕还是对张翊均的背景有所隐瞒,比如其如此备受信任与倚重的真实缘由,节度使好像有些讳莫如深。不过李淮深见李德裕没有主动提起,也不便再继续详问。

李淮深的直觉是对的,李德裕确实是有所隐瞒。不过李淮深此刻绝不会知道,节度使隐瞒的,是那个派遣张翊均的京中“友人”的名讳——李瀍,或者以其封号尊称的话,是颍王李瀍,当今天子的五弟。而李德裕曾为颍王傅,如此敏感的关系,是绝不能轻易透露与外人的。

两人之后相对无言了足有半炷香的工夫,直至紫檀茶壶嘴处开始腾起股股白气。

李淮深见泉水已开,便稍微起身,从茶海上拿起装着茶叶的瓷罐,熟练地温壶、温杯,而后用茶则取茶,倒入紫檀茶壶中。须臾又拿起陶壶,将里面的泉水倒满紫檀壶,又将茶壶中的热泉水尽数倒入茶盅,尔后倒入茶海,是曰洗茶。

而李德裕则静静地看着李淮深手法娴熟地做完这一整套工序。

“华源,对茶艺了然于胸啊。”

“李公见笑了,”李淮深又用热泉水将茶壶灌满,至此,温壶、温杯、洗茶、泡茶才算完成,“华源曾祖西平郡王李晟虽是陇右人,卑职却生自山南东道,襄州。小时有幸曾与陆羽有过一面之缘,自那时起,便爱上了茶道至今。”

“陆羽,华源是说茶圣陆鸿渐?”

“正是,”李淮深小心翼翼地将茶水倒入李德裕面前的杯中,“‘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李德裕闭目细闻,品啜了一小口:“青城雪芽。”

“一点不错!”李淮深顿时两眼放光,惊喜道:“想不到李公竟也好茶?”

“人世冷暖,尽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