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兑命吧(2 / 3)

儒家和理学的要求,对于百姓和普通人都是苛刻的,可同样,孔家也被所有读书人过份关注,孔家用千年的时候,树立了良善正面的形象,结果一朝毁于一旦。

“你是次辅,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没有办法,我能怎么办?”孔贞运愤愤的道:“你现在给我滚回山东曲阜,不许出来……”

新闻的问题,就是离奇,狗咬人永远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贵族欺负平民都不是新闻,贵族如果不仗势欺人,那还算是什么贵族?

至于全旭,他不是贵族,他是圣人。

因为,武勋侯爵里,全旭虽然取得胜利,从来没有失败,他关心民间疾苦,为了帮忙百姓抗旱,不惜与上天决斗,打赢了上天,让上天降下甘露。

全旭活民无数,他是神仙,他是圣人,不是贵族。

孔贞运以为送走孔贞璠这件事就会慢慢消失,可惜他错了。

好事的讲书人,已经把这些编成了段子,开始在酒肆和客栈里传播,甚至有些改编简单粗暴,直接金瓶梅换了人名,直接套用。

偏偏那些百姓还听得津津有味,大叫:“会玩!”

这件事,从头到尾,普通百姓只是充当吃瓜群众。

可问题是整个读书人这个群体,他们坐不住了,有人上书废除孔贞运圣衍公的爵位,褫夺其爵,开革孔氏宗族。

其实崇祯皇帝在船上也看到辽东时报,整整一期报纸,都在报导孔贞璠与刘夫人通奸的事情,特别是还有图案。

更损的是,刘夫人捂着脸的照片也在上面,明朝可没有马塞克,该露的都露了,这让崇祯非常生气。

刘夫人并不是什么美人,长像极为普通,相对皇宫里的数千宫娥相比,刘夫人非常普通,按照选秀女的标准,她没有资格进宫。

偏偏,孔贞璠铤而走险。

崇祯皇帝捂着额头感觉没脸见人,啥玩意儿,贵族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大明的内阁,其实是责任内阁。

崇祯朝十七年换了十七个内阁首辅,很多人说崇祯薄情寡义,刻薄寡恩。这是明朝的政治体制问题,崇祯十七年出的事情太多,总需要内阁首辅出来背锅。

黄立极是魏忠贤一党,必须清除,施凤来也是阉党,至于崇祯二年,后金破关而入,京畿危机,这个锅需要人背,接着,崇祯四年、六年,年年出事,没有一年太平时间,首辅不换说不过去。

谁出了问题,自己辞职吧。

其实孔贞运也想硬扛着,偏偏,那些国子监、太学还有御史言官都不愿意了,他们还要脸,毕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个理念其实一直都没有实行过,不过,不妨碍他们用来攻击孔贞运。

内阁的位置就那么多,捅掉一个,很多人就有机会。

在汉朝的时候,御史大夫就是专门盯着丞相,一旦揪住丞相的小辫子,那就可以御史大夫可以顶替丞相。

如果执行这个同理法律,揪住贪官或者可以渎职的官员,官场风气马上可以清净下来,这就有了足够的动力去举报了。

崇祯是一个君子,也容不得孔贞璠这样的丑闻。

这比贪腐更加严重。

然而,还没有等崇祯动手,孔贞运告病的奏折送到了天津。

据说孔贞璠把孔贞运气得中风了,已经中风的内阁阁老是不可能再担任内阁大臣的,于是孔贞运辞职了。

崇祯其实并不知道,孔贞运的倒台,就是全旭在暗中推波助澜。

这并不是第一个因为全旭倒台的内阁大臣,当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搞倒一个内阁大臣,在崇祯朝,真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甚至上说,这事比赚十万两银子更容易一些。

事实上,掌握着舆论阵地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