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2 / 3)

态度又大为宽容。

之所以对待二者方式完全不同,是因为自春秋战国以来,诸夏便形成了对已知周边族群的碾压性优势,在传统华人眼中,诸夏是文明之邦,周边皆是蛮夷,蛮夷仰慕中原文化,投奔中原是再合理不过分现象,并不值得怀疑,而华人背叛族群,投奔蛮夷,那就是背叛祖宗、自甘堕落,遇到这样的人,自然不能心慈手软。

汉国上下抱着这种心态,对待跑来的巴西落魄贵族们也没有苛刻对待,但凡能够为政府有用情报的,都会按照能力给予不同的安排,当然,汉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对于那些能力平平、又不能有用情报的葡萄牙裔贵族们,不会像某些爱搞面子工程的君主、官员们一样,高高供起来,给予他们超国民的待遇。

有用的人发挥余热,为汉国对巴西攻略出工出力,没用的人,随便安排一个地方呆着,老老实实接受听从政府命令、接受汉化,至于来了又提出过分要求的人,那就不好意思了,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反正汉国人口超过1700万,国内白人也有150余万,不需要几个没用的没落白人贵族撑台面。

经过政府合理且目的明确的筛选后,大约有七十余家巴西破落贵族留下来为政府效力,其中便包括了贤妃伊莲娜一家。

贤妃原名伊莲娜,生于1870年,1886年3月跟随父亲、母亲等十余名家族成员来到汉国居住。

1886年6月起,在父亲的有意引导下,开始学习汉语,1888年3月,经与父亲交好的几名本土官员引荐,进入宫中,成为李明远第五个妃子。

伊莲娜身材纤细、皮肤白皙,五官精致、柔和,既有西方女性皮肤白皙、身材纤细的优点,又符合华夏传统审美观念,因此,当她进宫之后,很快便得到李明远的好感,其在宫中受宠爱的程度,也仅次于皇后与贵妃二人。

爱江山又爱美人,李明远也想着搜罗天下各色美人纳入后宫,不过时代毕竟不同了,即将进入二十世纪,即使国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排斥君主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考虑到未来的影响,李明远还是尽量遏制着自己的欲望,将纳娶妃嫔的数量控制在了五人。

第一次见面,单纯出于对伊莲娜的喜欢,是促使李明远将她纳入后宫的直观因素,而另一方面,卡拉维拉斯家族是巴西国内老牌的贵族世家,其在巴西扎根近三百年,家族成员遍布巴西帝国、巴西共和国、葡萄牙三国,虽然说现在没落了,但在巴西国内还是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考虑到团结和融合本土150余万白人,以及未来向巴西共和国方向拓展领土等方面的因素,纳娶一个白人出身的女子为妃,也是很有必要的。

投之以桃,报之以梨。李明远将伊莲娜纳娶为妃,在事后被证明是一件利大于弊的选择,受这件事情影响,本土地区白人对政府主导的汉化、融合政策抵制程度进一步降低,1888年间至1889年年初,本土华人与白人女性通婚比例提高百分之三,大约1.8名适龄白人女性在这一年内嫁给华人为妻,而华人女性嫁给白人男性为妻的案例,则仅仅不到一百个。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外,政府导向性的宣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汉女不外嫁,汉儿娶胡女”,延续汉唐时期民间流传的习俗,政府鼓励华人男性迎娶白人、印第安女性为妻,而在汉女与非华人族群通婚事件上,却设置诸多障碍,

首先,原本存在本土北部的少量黑人已经被全部迁移到刚果殖民地,汉女与黑人通婚的可能性,不仅从法律上被阻断,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出现。

其次,原本居住在本土各地的印第安部落,大约有百分七十左右的人群因为种种原因消失不见,剩下不到百分之三十,总量约二十七万的印第安人中,约有一半为印第安、白人混血后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