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招兵(2 / 3)

要考虑,千余户的搬迁不是小事,种植的作物没有丢下就走的道理,此时不好拒绝,表示如果能够清除红毛夷,他马上就安排搬家,这是给丁一出了难题。傅老九到是没所谓,港口离他的小村不算太远,作物完全照应得过来,何况那儿三面环山,看起来也适合居住,马上就答应搬过去。

多了两艘战船,丁一提出招兵之议,老李和傅老九期期艾艾,面有难色,没有立刻答应,似乎有难言之隐!

有红毛夷在一旁威胁,如猛虎在侧,丁一不担心他们不答应,因此丁一并不管他们,此时安排战后总结,并对立功官兵和李村村民进行犒赏,杀敌一人赏3o个鹰洋,记功一分,死者给家属5o个鹰洋,残疾退伍者5o鹰洋,伤者1o个鹰洋,参战的人人五个鹰洋,对大家自己搜刮的小东西默许私人所有,命令饮宴庆功,酒肉是现成的,欢声雷动,欢喜万分,冲淡了战死者家属的哀伤。

第二天一早,李修年和傅老九联袂而来,一见丁一,跪地不起,不停磕头。

丁一纳闷,这是什么情况?在丁一在劝说下,李修年把心一横,说出了心中所想,他说劝族人当兵可以,只要丁一答应不算军户,服役期满放其族人归农!

原来如此,丁一想起曾碰到的海上叛乱,当时老歪带着一群水兵叛乱,就是因为大明军户地位太低,如同将领奴隶!

细思极恐,大明的卫所制开国之初还好,部队战斗力强,军法也严,将领都不敢盘剥。到了宪宗时,问题已经开始严重,承平日久,军户不许迁移,不许科考,军户之女不许外嫁,不许从事其它任何职业,服劳役,服兵役,土地产出要交给将领安排,上面拨下钱粮兵饷,尽都被将领克扣,军户比民户惨了很多倍,甚至有的军户土地被将领和豪族占光,又领不到钱粮,只能乞讨为生,一旦有事,还得自备衣甲兵器为将领出生入死!大明军户简直不是人做的,难怪一说当兵,李修年和傅老九会这么纠结!卫所制必然会被淘汰!

丁一扶二人起来,权衡良久,卫所制有这么些不可解的问题,那就从我开始给军户们一条生路,从我开始否定卫所制吧:“你们不必为此担心,我意已决,夷洲入伍之人,都算募兵,月结军饷,不算军户,服役期满准许归农!此事我会报于上级提督,如果上级不同意,这些兵丁可以立即退出!”有点丁一没说,当真纳入大明,岂是想退就能退的!那是体制问题,对方不懂,不必多事,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对付好了!

听得丁一保证,李修年和傅老九一起欢呼!向丁一告辞后,马上就去动员各自的村民。

傍晚,傅村有二十一名青壮男子报名,李村有一百二十人报名,两村的青壮年几乎被丁一一网打尽,用李修年的话来说,旁侧有红毛夷虎视眈眈,如果不配合丁一,打跑红毛夷,日子没法过!

李村奉丁一之命,派人骑马去附近宣传招兵打红毛夷。

三天后,丁一的军队已经有了五百人,连山上的野人都来了三十多个,之前丁一接触过的大河部也来了八个人,那个少年也在其中,这些野人拿到刀剑喜不自胜,不断亲吻,他们没用过这么锋利的武器。少年名叫阿德克.乌卡,丁一觉得这个少年是天生的丛林军人,把他安排为自己的亲卫,亲自调教!李修年说如果有时间,沿夷洲宣传,招满一个卫五千余人应该问题不大。

三艘船丁一自领一艘作为旗舰,命名为岳飞号;老林的福船船长不变,改名为郑和号;鉴于李村参军士卒人多,为了示好,丁一把这个船长职位送给了李修年,李修年交给了自己儿子李等会,这艘船命名为孙膑号;五百兵卒被丁一打乱散编,以老带新,时时在洋面行走试炮,争取尽快形成战力!

港湾被丁一命名为夷北港,取义为夷洲最北面的意思!在丁一和傅老九等人一起努力下,各处搬来的零散人员,已达两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