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及时赶到的周眉语(1 / 2)

有女不归 酒涩飞香 208 字 2022-01-11

次日的朝堂上,安静的像一个富丽堂皇的乱葬岗。皇帝气的不说话,大臣吓的不说话。就是奉命陈述案情的大理寺卿窦云,也因为太过紧张而期期艾艾的,一句话难以表达完整,气得宋诩差点罢了他的官。

对于宋诩问的“杀人者是不是忠武卫”问题,窦云还是没有给出确切的答复。在他看来,忠武卫近十年没有在京城活动,似乎已经销声匿迹,现在活跃起来没有合适的契机,且他们曾经刺杀的多是高官,一般不会对外邦人下手。但若让他拿出证据来,他又无能为力。

听了模棱两可的回答,不只是宋诩,满大殿的人都变成了“活人”,议论纷纷。

虽不能因此罢了窦云的官,但宋诩还是命人把窦云扔出了大殿。

古往今来,能被皇帝扔出大殿的臣子,应该是屈指可数的,若窦云有些胆量的话,可能还要骄傲一番呢。

正因为宋诩的雷霆之怒,刑部、大理寺、礼部和鸿胪寺都热闹了起来,各司其职,丝毫不敢怠慢,唯恐自己的片刻懒散被宋诩发现。罢官也就罢了,丢了脑袋可就得不偿失了。

东瀛和黎国的两国使者不知道听了谁的讲解,了解了忠武卫,当然也就“顺藤摸瓜”,了解了那位两个朝代交替的牺牲品——赵王宋易安。

这天下午,刚吃过午饭,东瀛人仗着自己有长刀做武器,组团在赵王府门前闹事,吵吵嚷嚷地让宋易安出来,给他们一个解释。他们嘴里偶尔蹦出两句东瀛脏话,但若不是他们表情丰富、声音洪亮,周围的看客们很难猜出这是脏话。

因为赵王府的大门紧闭,所以骂了半天,东瀛人觉得不解气,开始提着长刀往门上砍。

姬姝胆小,在房间里囚了半天,听到长刀砍门的声音,四下去找宋易安的身影,终于在书房找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宋易安。

姬姝焦急地问她:“东瀛人都开始砸门了,你怎么还坐得住!”

宋易安知道,不只是姬姝和姬恒,赵王府的上上下下应该都在怀着恐惧的心情等着宋易安拿主意。宋易安是个不受宠的皇子,因为使团被刺杀的事,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所以哪怕是负责京城治安的巡城营,也不会为她解围。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呢?东瀛人若是砸破了门,进来伤人怎么办?难道要让宋易安用手语跟他们解释吗?

宋易安半点也不着急,让姬姝附耳过来,说:“眉语会赶过来的。”

诚然,周眉语来的很及时,但单人独骑,要对战三十几个拿着长刀的东瀛武士,怎么看也有些势单力薄。

周眉语是“临时”决定要赶回来的。她在听说忠武卫重现京城、刺杀使臣的消息之后,立刻动身赶回长安。她将包括李姜楠在内的所有亲信和随从都留给了薛瓶儿,只身回来。

原本薛瓶儿也要跟着周眉语赶回来,可周眉语劝阻了她,说:“无论使臣是不是忠武卫杀的,赵王殿下一定不是幕后的指使者。我先回去,对那些宵小有些震慑,可以给赵王做个帮手。你要在这里多留几天,等事情完全解决了,再回去也不迟。事情是冲着赵王殿下去的,所以你和我恐怕都有可能成为敌人打击殿下的目标。你留在这里,保护好自己,就是对殿下最大的帮助。更何况,就算你不在京城,令尊也会在朝堂上为殿下脱罪,所以你尽可安心住下。”

薛瓶儿没想到周眉语一介武夫竟想的如此周到,立刻就同意了,还答应周眉语保护好自己,万事小心留意。

周眉语的战马在赵王府门前勒住。马长嘶一声,张扬出一种王者气度。

东瀛人立时就被震慑住了,一层接着一层的看客们,缩了缩脖子,悄悄让出一条路来。

周眉语没有下马,俯视着面前闹哄哄的东瀛人,沉声问:“哪里的混账,敢在赵王府门前闹事,都嫌活得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