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2 / 3)

还可以生两胎。”杨帆说道。

十三姨脸色微红,小声说道:“回去再说!”

“好。”杨帆点头。

这世间的真话本就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只是后来有了胭脂,便分不清是真情还是假意。

情侣夫妻间,相处久了,一切归于平淡,便也容易感受不到对方的爱。

实际上爱一直在,从未离去。

“小帆,如果可以重来,你最想进哪个领域发展?”十三姨还是没下水,坐水潭边跟杨帆说话。

跟杨帆在一起,她可以有很多讲不完的话。

杨帆也是这样。

只不过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后,晚上说着说着,就得先打住,锻炼身体要紧。

“教育领域吧。”杨帆脱掉上衣,光着膀子。

“为什么?”十三姨问道。

“当老师,有寒暑假呀。”杨帆笑道。

十三姨也不点破。

杨帆绝不是因为有寒暑假,才想去当老师。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目前国内的教育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从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后头的层层筛选,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培养出一个高精尖人才。

国家付出如此多的心血,自然是为了培植国之栋梁,谁曾想千辛万苦养大的幼苗,却一个两个地都想往外头跑,最为重要的是,为数不少的人出去了就再也不回来,国家这些年在他们身上的投资可谓是全都打了水漂,让人憋屈。

很多人对大学生学成不归国的举措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但效果甚微。

有个知名教授就多次公开演讲说到这个问题,言辞尖锐、犀利、幽默,时不时还带点粗口,情绪也是饱满激昂,与众多平平淡淡念稿子的演讲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大学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听与专业知识无关的讲座都是被迫去的,所谓听讲座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睡觉。

台上的人照本宣科,台下的人昏昏欲睡,演讲内容温温和和,平平淡淡,最终完成任务,双方皆大欢喜。

但郑教授不是,他是带着满心的热爱去做演讲,每次也都是毫不留情地指出自己眼中的问题。

在他的讲座上,没有什么是需要避讳的,没有什么是不能讲的,鞭辟入里,直中要害,没有一点成人世界的世故圆滑。

他也因其独特的演讲风格和直爽大胆的性格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每一次他的讲座都是人数爆满,门口围的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

“是国内的老百姓把你培养了,培养完了你出国不回来,那国家谁来建设?”

郑教授言语直接,毫无掩饰,话是粗糙了些,但把道理讲得很清楚,

以往民众对大学生学成不归国的现象虽有不满,但也没有太多的口诛笔伐。

大部分人刻苦学习,最终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面对国外更为优厚的薪资条件,自然放弃了自己的祖国,转而接过别国抛来的橄榄枝。

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背叛祖国,一没有出卖国家机密,二没有针对祖国做一些对祖国不利的事。

他们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用自己的所学去谋一份工作罢了,很多人在加入外国的科研公司时都是这种想法。

同时,另一种更为高大上的说法,即科学无国界也对很多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既然科学无国界,那么自己只要是做研究,就是在为全人类谋福利,在哪里做,为哪个国家做,统统不重要。

在这么一种说法的引导下,似乎一切针对学成不归国者的攻击都显得狭隘起来,不够“大爱无疆”。

这么一个看似很有道理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