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顺军西路撤湖广(1 / 2)

多尔衮之所以急于颁布剃发令,除了他所说的便于区分良莠,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如下事实:

多铎多路谋取江南的策略大获成功,继博洛、孔有德等率兵俘获了弘光帝朱由崧,另外的两路也先后告捷,多铎则在稳定了南京的局势后,依洪承畴之策奏请多尔衮对南京进行了改革。

至此,江南半壁臣服,除了东南西南,大清基本已控制了整个中原,安抚之策已经达到目的。

一些业已归顺的官员们,为讨得新主子欢心,或自动剃发以示忠心不二;或上书建议,以媚上谋取赏识,让多尔衮感觉推行满制的时机成熟。

做出决定后,多尔衮即命快马传檄各地。

此时的多铎免不了志得意满,接到檄文后,由衷地道:“皇兄果是英明,此时剃发正当其时。”

博洛接话道:“早该如此,只是咱们刚刚告示过说不剃发,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是不是合适?”

多铎不以为然地道:“本王进入南京后,原以为必遭到百姓反击,不想本王拜谒过明孝陵前往报恩寺上香时,百姓们竟万人空巷来围观本王。

而曾经是他们的皇帝的朱由崧,被押解回南京时,百姓们反而夹路唾骂,争相向之投掷瓦砾。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朱由崧的朝廷是不得民心的,而且他的朝廷再也没有像样的军队了,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还有,钱谦益、赵之龙等多次向本王说过,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

所以哪,你无须担心,待本王回师北返后,只管依令而行就是。”

博洛道:“豫亲王所言甚是,但他们受孔孟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博洛还是怕惹出事端来。”

多铎失笑道:“檄文说的不是很明确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本王相信你足以应付。”

说着,见尼堪、孔有德、耿仲明等人进来,知他们已准备停当,道了声“大胆地干吧”,扬长而去。

大顺西路军节节胜利,太后高桂英却依然眉头紧锁,不停地看着地图。

李过、高一功相互对望了一眼,李过不解地道:“我军在陕西势同摧枯拉朽,太后因何还这样闷闷不乐?”

高桂英头也不抬地道:“皇上说的对,要想有所图谋,陕西之地确无法支撑,唉,只不知他们到了哪儿,如今是不是安全?”

因为眼前的胜利,诸将,自然也包括李过、高一功等,渐渐地滋生了坚守陕西的想法。

高桂英敏感地捕捉到了,所以,才如是说。

李过、高一功两个一愣,旋即明白了她的心思,悔意暗生,一齐言不由衷道:“您不是说过了吗?咱们这边打得越好,皇上那边就越安全吗?”

“他们能有这样的态度,应该还不错,不过,还得再敲打敲打他们,让他们彻底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暗想着,高桂英故意不接他们的话茬,自顾道:“昨晚,我梦到皇上了,他竟浑身血淋淋地站在我的面前!太恐怖了,若是没有了皇上,大顺可就真完了。”

这无疑就是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这两个果然一惊,李过待要说话,高一功已抢先道:“太后这是思虑过度所致,必不是真的,之前听宋先生说,做梦都是反的,岂不正说明皇上如今好好的?”

高桂英暗笑了笑,道:“一定要告诉将士们,按照皇上之前的要求统一行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这两个点了点头,几乎异口同声地道:“但凭皇后调遣。”

话音未落,党守素匆匆进来道:“清军有动静了。”说着,见这三个一齐瞅着自己,接着道:“探马来报,清军多铎部回师北返,正奔陕西而来,距离潼关已不足百里。”

高桂英莫名其妙地心一沉,忙问道:“多铎所部?不是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