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选首辅起风波(1 / 2)

眼瞅着清军退去,将士们欢呼起来,洪承畴暗自叹了口气,道:“难道这也算是胜利吗?”

巡抚邱民仰接话道:“虽小也算哪,现在,咱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邱民仰,字长白,陕西渭南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累迁至大同监军汝宁、永平右参政,宁前兵备道。方一藻因为跟清军议和的事曝光,遭言官无休止弹劾,崇祯不得不以之代方一藻巡抚辽东。

洪承畴赴任后,邱民仰专司转运粮饷,于军事从不多言。因此,洪承畴不由自主地看了他一眼。

他懂洪承畴的意思,接着道:“剿寇那边哪,不似总督大人在的时候了,一团糟啊。”

洪承畴沉思着道:“既如此,就上奏吧,也让皇上高兴高兴。不过,清军绝不会没来由围攻锦州,最近一段,我研究过了,自打后金建国,对咱们之战似乎都是有图谋的。”

邱民仰道:“总督大人所言甚是,关于这点,民仰也注意到了,这次也是,多尔衮所部并没有遭受多大损失,撤至义州后,也没有继续后撤,里面肯定有阴谋。”

洪承畴道:“是啊,会是什么阴谋呢?”

邱民仰道:“清兵四次入塞的时候,皇太极乘势取了义州,原还以为他是为了牵制咱们辽东守军,现在看来,皇太极的目的远不止于此,他应该是想以义州为跳板,冲向咱们的宁锦防线。”

洪承畴道:“我也这样想,可是仅凭多尔衮这两万人马,就击破咱们的宁锦防线,皇太极是不是太过猖狂了?”

邱民仰跟着点头,未及说话,中军进来道:“据密报,皇太极已亲率济尔哈朗等悄悄进了义州,大约有四五万人马的样子。”

洪承畴道:“这就对了嘛,他啊,就是在打宁锦防线的主意。”说着,已走至地图前,道:“命令祖大寿,万一清军再围城,务要与松山、杏山、塔山、大兴堡等遥相呼应,互为犄角,死守以牵制清军。

现在的部队分为两拨,曹变蛟、左光先、马科的部队为一拨,吴三桂、刘肇基的部队为一拨,两拨轮换着进关休整,休整期间,另一拨则在松山、杏山之间活动,佯作进攻的样子,以迷惑清军。

同时上奏皇上,请求调遣附近的边防部队联合关内外约十五万兵马,并筹集一年的粮饷。

这次哪,咱们就建立一条从宁远到锦州的粮道,步步为营,以守为战,我就不信,清朝区区边远小国,能耗得过咱们。”

邱民仰道:“总督大人之策,跟之前的总督、督师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目前最稳妥之策,只怕……”

洪承畴急道:“只怕什么?”

邱民仰道:“只怕不能持久,眼下哪,河南等地又逢灾荒,流寇闹腾的厉害,朝廷财政空虚哪。”

洪承畴道:“我只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让清兵无力再犯边境,难道连一年的时间都不能给我吗?”

说着,见邱民仰点了点头,无奈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如此上奏吧。”

处置过薛国观后,崇祯忍不住想:“文官贪墨比武将不用命更可恨,哼,尔等要想坏朕的江山,朕必要坏尔等的性命。”

想着,崇祯站起来,继续想道:“仅用重典还不够,朕这次须得选一廉洁的首辅。选谁呢?”

许久,崇祯的眼前才冒上一个人来,谁呀,范复粹。

范复粹字玉坡,号清六,山东烟台黄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虽已年迈,但忠于职守,体恤民情,政声极好,又经常上书要求惩治贪官污吏。

“对了,就是他了。”拿定了主意,崇祯道:“朕决定擢升范复粹为内阁首辅大臣。”

朝臣们猜想过无数,独是没有想到这个范复粹,不由得面面相觑。

范复粹更没有想到,而且因为看透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