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为施抱负选能人(1 / 2)

“都说当官需要机遇,啥叫机遇?不过就是遇到一个赏识自己,自己也赏识的上司。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才叫机遇吧。”

领旨出了宫,杨嗣昌忍不住暗想着。

见他只顾低头想事,贴身家奴稍顿了顿,还是上前道:“启禀老爷,府里已安排妥当,只是来了不少人,还请老爷定夺。”

每逢履职,必要有不少人上门。这些人多没有多少正事,不过来套套交情。杨嗣昌一向懒得搭理,所以命家奴盯紧了,及时报告,自己则视情接待。

今日,杨嗣昌实在累了,道:“咱们走后门吧,再等一会儿,就告诉他们说我还没有回来,让他们先散了,待有机会再聚。”

贴身家奴闻言,转身就走,杨嗣昌却又道:“礼部侍郎姚明恭来了没有?”

姚明恭,字玄卿,号昆斗, 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巴河人,乃杨嗣昌密友。因其宅心仁厚,逢有事情,杨嗣昌总喜欢与之商量。

贴身家奴自是知道,忙道:“早就来了,已进了老爷的书房。”

杨嗣昌点了点,转身从后门直奔书房。

礼部侍郎姚明恭正在翻看他案几上的书,见他回来,也不客套,问道:“皇上允了吗?”

杨嗣昌道:“皇上说,朕就依爱卿之言,增兵十二万,增加剿饷和练饷,其他的由爱卿酌办。”

姚明恭叹了口气,道:“皇上不比前些年了,老练了,他知道其中的难,所以他在推脱责任。”

杨嗣昌道:“无论怎样,他终究还是同意了,人哪,这一辈子求个啥,不就是实现自己的夙愿吗?”

姚明恭善意道:“可风险实在太大,如有万一,足以击垮你。”

杨嗣昌道:“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他可以置身事外,如有万一,他也可以周旋。再说了,为了自己的夙愿,嗣昌甘愿冒险。”

姚明恭还欲再说,杨嗣昌已又道:“不说风险了,说说咱们该咋办吧。”

姚明恭道:“你说的没错,要彻底解决目前的困局,必须综合施策。也就是说,这几件事必须同步进行。”

杨嗣昌道:“是啊,我想过了,可分为和谈跟剿寇两条线同时进行,和谈即便不成,只要谈起来,至少也可以为剿寇争取时间。

而剿寇越彻底,也越能为和谈赢得资本。待剿寇大获成功,回过头来,再跟清朝较量,也就轻松了。

现在的问题是人,没有人去做事,所有的岂不都是空谈?你帮我好好参谋参谋,我去哪里找人?”

姚明恭道:“明恭认为,应该不是两条线,而是三条线,杨公恰恰忽视了最艰苦的那一条线。”

说着,见杨嗣昌不解,又道:“朝臣这一条线啊,他们肯定不会同意议和,而且会激烈地反对,杨公须得提早做好准备。”

杨嗣昌一愣,旋即道:“是啊,恐怕皇上顾虑的也正是这个。”

姚明恭点了点头,接着道:“至于人,明恭倒是想到了几个,不过还得杨公自个斟酌。”

杨嗣昌道:“皇上虽已重开恩科,但朝廷现在最缺的还是可用之人,明恭不妨说来听听。”

姚明恭道:“议和这条线,可命辽东巡抚方一藻去办,但须得争得一个人的支持。”

杨嗣昌忙问道:“谁?”

姚明恭道:“高起潜。这个人虽说只是一个太监,也没有多少能耐,却深受皇上青睐。非常时期哪,用人就得用非常手段。”

说着,显然怕杨嗣昌不信,接着道:“皇上重又启用内监军后,高起潜即跟太监陈大全、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为内中军,后因他们侵吞克扣军用物资又惧敌怯战,遭诸将反对,被撤回,独高起潜仍被留在军队。

去年,皇上再次派遣太监李国辅、许进忠等分守紫荆、倒马各关,孙惟武、刘元斌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