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 / 2)

如果把隋末的各路反王比作各个企业集团的话,瓦岗寨集团无疑曾是当时天下影响最大、最具潜力的大集团,不仅有天下众望所归的ceo李密掌舵,文有房彦藻、祖君彦、柴孝和、魏徵等星光璀璨的智囊,武有单雄信、徐世勣、秦琼、程咬金、王伯当、罗士信等“万人敌”骁将,部队鼎盛期达到30多万,还占据着当时天下四大粮仓之三的兴洛仓、回洛仓、黎阳仓,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然而,我们都知道,瓦岗寨集团最后却覆灭了。两任ceo翟让、李密都不得善终,单雄信、王伯当、房彦藻、祖君彦死于非命,唯有徐世勣、秦琼、程咬金等残余成员被李唐集团收编。

瓦岗集团的失败,跟一个大企业一样,因连连犯错、运作不良而惨遭淘汰。

瓦岗集团本是一个山东群盗组成的小企业,创始人主要是翟让、单雄信和徐世勣这三个人,其中又以翟让居首。

跟后世的黄巢、张献忠比起来,瓦岗寨的可贵之处是,他们并非没有价值观的普通强盗,而是一群“义贼”。

当初,翟让犯了死罪,狱吏黄君汉见他气宇不凡,竟冒着生命危险,打开枷锁直接将他释放。翟让哭着向他叩头谢恩。黄君汉却厉声说道:“我放了你是希望你拯救黎民百姓,你作为大丈夫怎么能作儿女之态呢!你尽管放手去干,不用担心我的安危。”

又比如,在单雄信和徐世勣开始作强盗的时候,他们商量着说,绝不能打劫自己乡里人,于是相约转战到荥阳、梁郡一带,劫掠途径汴水的客商,借以发展壮大势力。

到了后来他们攻打隋朝各大粮仓,救济流离失所的灾民,在乱世中写下了义薄云天、可歌可泣的故事。

总的来说,瓦岗集团的这群义贼虽然意气相投、颇有情怀,战斗力也很强,但没有明确的发展路径,曾经对未来一片迷惘。

直到李密的到来。

李密乃北周八柱国李弼的曾孙,身为隋朝蒲山公,从小有救世济民、经天纬地的志向。但李密来到瓦岗寨的时候,正好处于非常落魄的时候。他刚刚追随杨玄感叛乱失败,成了国内头号通缉犯,一路东躲西藏、九死一生才见到了翟让。

李密经过观察,断定翟让是瓦岗集团里的大当家,(“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于是通过王伯当引荐进入了瓦岗集团,随后到周边说服那些相对弱小的势力,通过对这些小企业的重组归并,将他们全部整合到瓦岗集团。

翟让跟李密一见如故。

李密为他分析天下大势,说咱们不能盲目蛮干了,要有星辰大海的理想,“席卷二京,诛灭暴虐”;并指出实现路径,“东都空虚,开仓以赈饥民,天下可指麾而定”。

一席话听得翟让自愧不如,赞叹李密的见识非凡“非吾所及也。”

加上翟让身边的多个谋士建议推举李密,说民间有歌谣《桃李章》:“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其中“桃李子”就是“李”,而“勿浪语,谁道许”则是个“密”字,李密乃是“天选之人”。

在这种情况下,翟让分了一支部队给李密。李密也很争气,设计一举消灭了隋朝的中流砥柱张须陀所部,接着又打败了东都的主力部队,占据了兴洛仓和回洛仓。

张须陀一死,隋军的心气儿顿时给打没了;有了粮仓的支撑,百姓纷纷归附,瓦岗集团急剧壮大。

经过这一连串的重大胜利,翟让等人心悦诚服,推李密为主。瓦岗集团也进入了势力巅峰时期。“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群盗莫不响应”,天下各路豪杰争相向李密称臣。

在江都的隋炀帝还没有派王世充北上之前,瓦岗寨颇有一统天下的趋势,整个河南地区全被瓦岗军掌控,东都洛阳成了风雨飘摇的孤城。

俗话说“船大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