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正式露面(6/10)(2 / 3)

一代军魂 三颗金星 5872 字 2020-10-14

司机,驾驶着卡车,几乎同步做出倒车动作。

车辆完全倒入车位后,车库的折叠门很快落下,挡住了外面马路上,尤不死心的记者们窥探的目光和摄像机镜头。

侦查技术革新组的几个小组虽然用到的设备很多,但几乎没什么大件儿,最多的还是电脑工作台之类的东西。装箱后在武警战士的帮助下,很快全部被抬上了卡车。

大门再次打开后,卡车们驶出车库,外面蹲守的记者虽然抓紧机会狂拍猛看,但卡车后面的苫布棚可不是他们的肉眼和手里的设备能够看穿的。只能各自上车,远远的坠在后面。

之所以把时间选在傍晚,而不是半夜,就是没打算瞒着记者们侦查技术革新组的新工作地点在哪。这么安排,是因为新工作地点在军区后勤处的院内。

工作组虽然有密级,但老实说密级并不高。又属于警察部门,所以记者们才敢不依不饶的围在聚在周围,不停的寻找着可能的新闻线索。

不过这样的擦边球他们敢对警察做,却不敢对部队也这样,更别说新工作地点还是军区后勤处这种高密级单位。

他们如果还敢耍赖,国家安保部门分分钟,就让这帮自诩为无冕之王的家伙,明白明白窥探军方涉密单位,到底是个什么下场。

很明显记者们也非常清楚这点,驱车尾随了一路,当看到卡车驶进军区后勤处,果断叫停司机,悻悻的调头回各自单位复命去了。

侦查技术革新组面对的骚扰终于过去,下面各小组也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曲森的小组按照要求,开始对普侦二型警用无人机做最后的完善。

刘大姐对无人机外壳又做了细节修改后,在底壳加上了红蓝两色的小型警灯,再配上无人机本身白底蓝字的涂装,让老百姓远远的一看,就知道这是警用装备。

考虑到夜间维护秩序的功能性,设计中又添加了一款可旋转的射灯,取代了原来挂载的电击弹发射器。

评估组在看到样机后,对设计非常满意直接拍板通过。

接着曲森和刘志全就忙了起来。因为预计在演唱会时“隆重”登场的十架普侦二型无人机的主板,全部都需要俩人纯手工焊制。

装备革新组那面,也在为无人机赶制专用的射灯和广播组件。

组里人正忙的时候,花城市局把第二批无人机学员也派过来了,而且一下派来了二十个人的学习队伍。

从规模就能看出,花城警方的目的明显不止是为了保障演唱会召开时,有足够的无人机操控员。

果然,当天由花城市局提出,委托省厅转交的普侦一型二型,技侦型干扰型,四款无人机的实验性列装申请,便正式交到了“715工作组”。

申请的到批复后,意味着在第二批二十名无人机操作员培训完毕后,无人机设计小组的四款无人机将基本定型,进入正式的实战测试阶段。

十月底香港某歌星在花城举办万人演唱会的时候,现场除了有大量的娱记跟踪报道外,还出现了很多正式媒体的采访记者。

当然后者对演唱会如何并不关注,采访的重点是当天晚上正式亮相的警用无人机。

记者们从各个角度拍摄了大量无人机工作状态下的照片和录像,采访了花城市局的领导,还有“715工作组”的黄安黄处长。

来演出的香港歌星,在看到天上飞着的警用无人机后,非常应景的说了一堆:“先进设备更安心啊感谢大陆警方”之类应景的话。

一番热闹之后记者们依然还不满足,随机采访了几名演唱会观众,又奔着无人机操控员们去了……

不过这次采访中无人机设计组的成员,一个都没有露面。不是因为纪律要求,而是大家实在是被前几天无缝不钻的各路记者给搞怕了。

生怕露脸后,指不定那天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