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两面跑(2 / 3)

一代军魂 三颗金星 5744 字 2020-10-14

库的比对插件。无人机捕捉到嫌疑人画面后,可以马上与数据库进行核对,这样可以用最快速度确认嫌疑人的身份。

曲森还准备针对现今,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的情况,准备拿到吴教授主持设计的战术干扰机型的简化版本,可以通过无人机的灵活性,做小范围的手机信号,以及民用短波频道屏蔽。达到切断犯罪分子,特别是团伙犯罪时,罪犯相互间的通信联络。

不错的想法有很多,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警方动用无人机的时候,多数都是在城市环境中。因为建筑物多,无线干扰源也多,无论哪款机型,在操控距离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秦弩”在战场环境下,两公里多的有效操控距离,在城市里要缩减到一点三公里左右。最复杂的环境下,甚至还不到一公里,高速摄像头的数字图像传输就会出现卡顿。

如果使用类似于“夜莺”的那种大功率复合型天线,情况肯定可以有所改善,但效果也会大幅度缩水,具体有效距离能达到多少,还需要实际测试后,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两天以后曲森列出的技术清单得到了军方的批准,同时曲森把这两天,自己小组对警用无人机的研究方向形成文字,黄安看过后呈交给了评估组。

评估组经过综合研审后,顺利通过了四种型号无人机的实验性研发申请。

相关的组件采购定制随之开始,同时也联系了信息工程大学的吴教授,请求协助设计干扰性无人机的核心组件。

经由曲森的解释,领导小组明白,无人机操控平台的开发,与警用办公常见的数据库程序,有本质上的区别。

是一个集成了众多组件的大工程,尤其是核心驱动的开发,直接影响到了小型无人机的使用参数。

曲森和冯艳辉虽然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平台设计和制作,但核心部分,还是虽好交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单位完成。

都不用曲森故意去提,领导小组自己就想到了五一一,这个在无人机软件工程方面,走在全国最领先位置的研究所。

进过协商,五一一软件工程设计研究所接下了,警用小型无人机部分核心驱动的开发工作。

随着无人机小组的设计工作协调完毕,开始走向正轨,战术组织革新组也找到了曲森。

他们那面成立了移动式通信指挥平台的开发小组。小组一成立,开发组组长安月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程万奇要曲森。

理由是,她看过曲森的档案,知道曲森不但很深度的参与过,五一一所各版军用指挥平台的完善开发工作,本人还是专业学通讯指挥专业的。

这个通讯指挥专业,并不是部队军校特有的,警官学校也有相同的专业设立。两个专业的名称相同,学的基础科目也是相同的。

只是在应用方面,军校的学员主要工作是雷达和数字化指挥方面。警官学校的毕业生,主要会参与到警务通讯指挥和边防武警部队的通讯指挥当中。

安月主持的警用移动式指挥平台,以后承担的就是通讯通讯指挥的功能。

这个工作平台主要是考虑到警方行动,尤其是大型行动,如果只功过指挥中心远程指挥,那必定会缺少灵活性。

而警方现有的现场指挥,大多还限制在手里一只对讲机,全靠经验和各执行小队的时时语言汇报,来判断行动进展。

这明显已经不适合,越来越复杂化的犯罪手段以及犯罪组织能力。

去年在某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犯罪组织首脑,利用完善的网络监控以及无线通讯手段,居中调配手下与警方周旋,在现场监控和指挥效率上,比警方还要高明。

犯罪团伙主犯落网后,在审讯室里嘲讽警察的老土,扬言如果给他与警方相同的资源调配能力。警察在他眼里,就是一群不入流的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