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辽东将领的担忧(2 / 4)

明末凶兵 怒江山 2188 字 2021-12-24

官袍,赶紧施了一礼。

“快快免了,此处并无外人,放轻松些。你我同为孙老师的学生,按照外边的说法,也算是同门了,哈哈!”

“臣不敢!”铁墨拱着手,诚惶诚恐的低下头。崇祯虽然嘴上这么说,自己听听就行了,可不能当真。有道是,皇帝心,海底深,谁知道崇祯心里是怎么想的?

果然,见铁墨如此知进退,尊礼数,崇祯眼中的笑容更盛了几分,看向铁墨的目光也柔和了一些,“好了,坐下说话,朕又不是吃人的老虎。”

再三谢恩,铁墨才在孙承宗旁边坐下来。聊起正事,崇祯脸上的神情严肃了许多,“铁总兵,你是去过陕西的,朕想听一些实话,陕西的流寇情况,到底如何?”

铁墨大皱眉头,想了想,他谨慎地问道:“陛下,不知你具体想知道哪一点?”

“朕想知道,这些流寇能剿灭么?陕西何时能恢复太平?”

“陛下,陕西的流寇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便是杀了高迎祥和王自用,自然还有别的人取而代之。陕西民乱,源于百姓食不果腹,多年饥荒。民乱,不再剿,而在赈灾,朝廷一天赈灾不够,民乱就一天不会停止。”

“几个月前,朝廷大军围攻高迎祥,若是真能把高迎祥这支流寇灭掉,短时间内能少些压力,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惜,鞑子扣关,失了机会!”

随着铁墨说下去,崇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就是实话,但实话往往太刺耳。满朝文武,敢跟崇祯说流寇剿不尽的,恐怕只有孙承宗和眼前的铁墨了。记得以前,朝堂议事,那些人一个个叫嚷着朝廷大军一到,流寇烟消云散。可提起粮饷一事,全都哑了火,一个个拿不出好办法。

良久后,崇祯苦笑着叹了口气,“哎,一切让你说准了啊。”

这时,铁墨才知道陕西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于鞑子扣关,各路兵马忙着进京勤王,围攻凤翔府的兵马一撤,高迎祥就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北攻下了平凉府,随后与王自用相互配合,席卷陕西北部。十一月中旬,有感于陕北苦寒,粮食不多,王自用和高迎祥有了南渡黄河的念头,很快,李自成奉命再战斜谷关。

高迎祥和王自用也知道,继续强攻西安府,希望并不大。杨鹤就像个铁王八一样,把西安府守得密不透风。等鞑子一走,朝廷大军复来,继续在西安府拖延,只会重蹈覆辙。

南渡黄河,或许是最好的出入。李自成再战斜谷关,仅仅一日,便拿下了斜谷关。一天之后,李自成大军进入汉中府,此时,在汉中府还藏着一支伏兵。

之前朝廷围攻,花小荣转道向南,逃出生天,最后逃到了汉中府山中藏匿。再后来朝廷大军进攻凤翔府,搞得花小荣一时之间回不去,只能继续在山里藏着。现在李自成兵出斜谷关,花小荣的机会终于来了。

花小荣所部突然下山,渡过西水,强攻汉阴。由于汉阴方面所有兵马都去堵子午口,防着李自成了,实在没料到会有一支兵马突然杀到汉阴城下。花小荣用了半个时辰,便打下了汉阴。如此一来,汉阴守备处三千兵马被两面夹击,堵在了子午古道之中。

汉阴兵马本来是去堵李自成的,反过头来,被别人堵住了两头。闻听汉阴陷落,汉阴兵马士气大崩,不战自溃,很快李自成大军追着溃兵涌入汉中府。

......

铁墨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他发现历史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轨道。皇太极比历史上,更早的滚回了辽东,而在陕西,高迎祥等人也比历史上提早做了南渡黄河的心思。

流寇不过黄河,也知能祸害陕西或者西北,可要是过了黄河,进入川蜀或者中原,那整个大明朝就要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大明中原地带,多少人口,多少粮食?

“陛下,决不能让流寇过汉中啊!否则,就是猛兽入海,再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