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2 / 2)

,若想强行逼迫他们教授商贾之子读书,那就要做好面对他们布衣之怒,血溅五步的准备。

而小学一班的这几十个孺子,不是黔首之子,就是商贾之子,可想而知,几乎没有读书人愿意来帮他们启蒙。

当然,赵恒也并不打算请这些读书人来做学校的老师。

因为他准备从这小学一班开始,直接推行普通话和简体字,至于雅言和小篆,会逐渐被替换掉,直至全大秦都说普通话,都写简体字。

所以,他让近卫从白玉城护送了几位已经掌握了小学和初中所有课程的老师过来,先帮这些孺子启蒙,然后再继续教授他们小学和初中的各种知识。

赵恒也相信,等到他的学校取得一定成果之时,那些贵族门阀必定会将他们的子女送来读书。

甚至,道、墨、农、医、兵、小说、纵横、阴阳等等各家学派的学子,也都会愿意来学校进修,以及推广他们学派的学说。

在赵恒看来,无论哪一家的学说,都有可取之处。

比如说,墨家的学子基本个个都是手工大师,物理学知识,极其的丰富,甚至善于制造各种杀伤力极大的武器。

还有农家的种地经验技术,以及医家治病救人之术等等。

总之,大秦完全没必要独尊法家,百家各有所长,只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可。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赵恒很清楚,嬴政虽在历史上有“暴君”之称,可他的气度绝对不小,甚至比很多所谓的仁德之君更能容忍有才之人。

至少,大秦一统天下后,嬴政没有杀过一个功臣,与刘邦的狡兔死走狗烹比起来,强得实在太多了。

因此,赵恒相信,在自己的推动下,不久的将来,大秦完全有可能再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

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不断传入赵恒、嬴政、王翦三人的耳朵里。

“先生,孺子们所读何书?”

嬴政目露异色的问道。

孺子们所读之书,一句虽仅有三字,却宛若蕴含大道至理。

王翦此刻一样是面露震惊之色,他虽然是武将,但他也是读书人啊,自然能听得明白,每一句的三个字里面,究竟蕴含着何等道理。

“这是三字经!”

赵恒淡笑道。

大秦想要强国,教育乃是根本,而教育则要从娃娃抓起。

启蒙神物“三字经”,自然也就要用起来了。

ps:感谢“聪慧过人”大佬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