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洛阳朝议(2 / 2)

此时,汉灵帝像是想到了什么事似的,忽的问道,“众位爱卿,可若是丁爱卿前来就任执金吾,并州之事又当交由何人处置。那匈奴乃蛮夷之徒,性情反复无常,若无一像丁爱卿这样大才之人镇守,教朕如何安心呀。”

何进一听,当即大急,莫不是这皇帝又反悔不愿授予那丁原执金吾一职了吗。

“启奏陛下,此次雁门大捷,除丁刺史力挽狂澜外,并州别驾李阳李大人亦是有大功在身,若不是李大人在太原郡积极调集军资,保证大军需求,恐此次大战却是难以轻松获胜。

且李大人几度为大军出谋划策,李大人之子李翔乃少年英雄,年仅十二岁,便征战沙场,在此次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若丁刺史就任执金吾,可令李大人代入,必可保并州无忧。”却是王允再次出手了,王李两家互为姻亲,自然是王家之人率先为李阳之事奔波。

何进一听此言,为了顺利帮丁原拿下执金吾一职,也是有些不管不顾了。

当即上前道,“陛下,老臣虽远在京洛,亦尝听闻李别驾之才,李别驾升任并州刺史实至名归。”

灵帝一听,顿时大喜。如今既能将丁原调来护卫洛阳,又有人可镇守并州边地,总算是两全其美了。

当即大喜道,“来人,拟旨,调并州刺史丁原前来京城担负执金吾一职,圣旨到时即刻上任。擢升并州别驾李阳为并州刺史,负责镇守并州,防止匈奴再次犯境。”

随后,汉灵帝却是看向刚刚进言的王允又道,“王爱卿,此次大捷固然丁原,李阳二位爱卿有功,但王爱卿更是功不可没。

若无王爱卿献就地募兵之策,并积极在四州之地调集军资,哪有此次大捷,王爱卿此次可是有大功呀。”

王允听到灵帝如此赞誉,当即纳首便拜,“陛下言重了,为大汉计,为陛下计,老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汉灵帝闻听此言更是开心,大喜道,“王爱卿有此忠心朕心甚慰,然爱卿此次大功不可不赏,即日起当升爱卿为司徒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