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晚餐(1 / 6)

工程人生

第一卷

第三十三章 晚餐

从有铜钱以来,为了方便大家使用和携带,铜钱皆是方孔圆钱,为的是能够串起来,所以一串小钱也叫一吊,也可以称之为一贯,一贯大约是一千枚铜钱,唐宋时期各不相同。

因为自古以来每个人对钱的追求不同,所以很多文人墨客在各自的作品中都有过对这种铜钱的描述,比方“孔方兄”,比方“铜臭味”,比方“腰缠万贯”。

描述有褒有贬。

而到了近代或者现代,不知道从哪个时期开始,这社会上有那么一撮人,开始崇拜金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拜金主义,这本也无可厚非的。

但是其引申出来一种思想叫做人要像铜钱一样“外圆内方”,主张人的行为模式去符合铜钱的形状,以求达到某种契合,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唯心的东西,姑且称之为磁场,方便和“孔方兄”之间达成某种沟通,产生相互吸引的效果,最终达成“腰缠万贯”的终极目的。

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这些人所推崇的“外圆内方”到底要得还是要不得。

外圆:为人外在表现出来要圆滑处世,精通世故,成熟精明,老成持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是这一撮人的代表思想。

内方:内心时刻保持本色,心中有原则有道德有尺度有善念,绝不做有违国法家规,世理道德的事,但具体这一撮人做没做到,无人可知。

这些人觉得“外圆内方”是人在社会中应当具备的品质,外圆能保证在复杂的社会中不被欺骗,顺利与各种人打交道,内方又能保证自身人格特色和优良品质,少受外界不良影响。

这真的只是一个美好而荒谬的设想,绝无实现的可能。

这就这部分人对“外圆内方”的解释,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成为一种所谓流行思潮,更被包装为一种终极的人生哲学。

根据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看起来也像那么一回事,但其实是错误的,这种思想根本站不住脚。

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它揭示,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根据矛盾规律,事物既是运动和发展的,也是时刻斗争的,那么必定对立双方会交替占据上风,所以“外圆内方”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根本达不到那种内在和外在的平衡。

无论从外而内,或是从内而外,外圆最终必定导致内圆,内方最终必定导致外方,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最终结果,不服来辩!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最早出现的是“外方内圆”这个词汇,而不是“外圆内方”。

1936年,爱国学者黄炎培第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父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这就是黄炎培的“32字家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里所说的“圆”,大抵指的是“灵活性”,绝不是指圆滑、狡黠,而是一种圆通、宽厚、融通,是与人为善,是随机应变;

所以“圆滑”绝不能成为一种处事原则,更非某些人所吹捧既要保持与人相处的“圆滑”,又要守住内心的“方正”那种终极的人生境界。

很多人吹捧“圆滑”,吹捧“左右逢源”,吹捧“八面玲珑”,其实更多的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想做而又做不到的期望或臆想,亦或是对自身某种不齿行为的包装和粉饰,实在是不可取也不可学。

方就是方,圆就是圆,做人嘛,非圆即方,绝不可能又方又圆的。

你见那工地上四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