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节 远东第一兵工厂(1)(2 / 2)

各个环节都有所缩略,不是工匠不肯严格制作,而是条件不允许。

比如制造最重要的枪管,从锻制精铁开始,明朝的标准是十斤铁能出一斤精铁,因为反复的锻打在去除杂质的同时,也会损耗原料,管理作坊的官员对于工匠这种浪费往往十分抵触,甚至会认为工匠在作假,在偷原料,一个弄不好就会挨板子,所以清军工匠表示,他们锻制精铁,十斤锻制到三斤就已经算是精良了。

这些管理工匠的官员,未必是不懂行,恐怕是抱着节省成本中饱私囊的打算。难怪明朝戚继光大帅十分不信任明朝工部工匠打造的火铳,非要自己招募工匠制作。

钻枪管也是如此,从大到小逐步更换钻头钻孔,质量当然精良,可是效率很慢,监工依然不满意,进度慢了,工匠还是要吃板子。所以他们最后会减少工序,加快速度。他们的监工不但不会不满,反而会说差不多就行了。

如此偷工减料,缩减工序的结果,就是明清的火枪枪管承压能力弱,装填的火药量少,射程和威力就比西方同时代的武器要差,装的火药稍多还会炸膛,导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士兵极其不信赖火器,结果反而是装备大量火器的明军败给了冷兵器为主的八旗,也导致八旗对火器充满蔑视,密信弓马骑射,观念上完全落后与西方。

所以说,在步枪的制作上,不但西方国家基本一样,中国跟西方国家也差不多。但在细节上还是略有不同,包括西方国家之间都有所区别。

比如法国人制造枪管的方式更加复杂,他们先制造一块较薄的铁板,厚度是1/12英寸,大概2毫米的样子。然后用这个薄铁板通过平卷的方式卷成一个圆筒。这个圆筒被成为衬里,然后再在衬里的外面用螺旋卷制的方法制造枪管的主体。

荷兰靠近法国,又是一个小国,所以荷兰人采用的是全套法国技术,跟英国技术对比之后,周琅颇有疑惑,他发现最后法国技术卷制的枪管钻探的时候,那两毫米厚的衬里其实都被削掉了,那么加衬里这种方法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