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三座超大型养猪场完工(2 / 2)

生产。

说实话,张海觉得这批猪培育的有些晚了。

但现在市场上,母猪急剧缺乏,根本就是供不应求,有价无市,有钱也买不到。

所以张海只能自己培养,虽然晚了一些,但这是一家大型养猪企业必需的措施,否则光靠从外面购买猪仔,不仅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还容易被其他的养猪企业卡脖子。

“杨总,现在咱们二号养猪场的猪仔补充的怎么样了?”

“老板,咱们已经补充了两万头,还差一万头左右就能补充完毕。”

因为二号养猪场的五万头大肥猪已经销售的差不多,所以养猪场需要赶紧补栏,这样才不会让养猪场空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但为什么补充的是3万头而不是5万头呢?

因为二号养猪场的两万头母猪即将生产,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一批小猪仔将有32万头左右,

其中30万头将供给3——5号养猪场,剩下的2万头猪仔就将留在二号养猪场,再加上从外面购买的3万头,这就能填补5万头大肥猪出栏后的空位。

就在张海忙着养猪场事务的时候

前往北方考察的姜兴民也终于完成了对北方几家育种公司的收购,成功的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组建了公司的育种基地,为公司培育适宜北方种植的玉米和大豆种子,了最重要的保障。

为了收购几家育种公司,张海又花了3000多万。

不过,张海觉得非常值得,因为公司的北方计划相当重要,这关系着公司未来能否成功开辟出北方的广阔市场。

如果计划能成功,张海觉得育种的收入,将能成为仅次于养猪的第二大财源。

因为按照张海和姜兴民的计划,公司将大力扶持北方的三座育种基地,

希望能尽快培育出更加高产的玉米和大豆种子,打破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高产记录,在赚钱的同时,也为保护华夏的粮食安全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姜兴民和齐梦佳的效率很高

第二天两人就拿下出了三座育种基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名单。

张海看了后发现没什么疏漏,就直接同意了他们的人事安排,希望公司能尽快掌控三座基地,为明年的工作的做好准备。

3——5号养猪场完成验收,还有北方的育种基地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交接,

公司的扩张总算告一段落,张海总算有了些许空闲,开始享受年前的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