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袁绍的政治智慧(4000)(2 / 4)

,这或许是蝴蝶效应带来的结果。

但袁绍居然要派人前去暗杀刘协,这却是吴良从未想过的事情。

因为关于这件事情,正史之中是这样记载的:

早在袁绍打败韩馥得了冀州时,他身边的一位叫做“沮授”的谋士便曾献策,请求袁绍趁得势之际集合百万大军,前往西京将汉献帝刘协接回洛阳,到时便可挟天子号令天下,征讨未服,大事可成。

可惜当时袁绍并未放在心上。

后来杨奉等人护卫汉献帝刘协逃出长安,沮授再次提醒袁绍应该将汉献帝这面大旗握在自己手中,挟天子以讨不臣。

然而袁绍却依旧没有采纳,他认为迎了汉献帝便等于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到时候任何行动都得向汉献帝上表请示,若是服从汉献帝的命令便失去了权力,而若是不服从汉献帝的命令便又会抗拒诏命的罪名,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

如此汉献帝刘协在安邑躲藏了一阵子,后来终于找到机会回到了洛阳。

也才有了曹老板得到消息后立刻前往洛阳面见献帝,借口洛阳残破不堪,粮食奇缺,最终把汉献帝转移到许县,在许县建立了新的都城,将献帝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号令天下的机会。

对此袁绍后悔么?

很快他就后悔了,因为曹老板迎接献帝的好处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在那之后曹老板借天子以自重,很快便掠取了豫州的大片土地,关中的许多割据势力亦是纷纷前来归附,使得曹老板在短期之间便得到了巨大的好处。

袁绍悔恨不已的同时,竟要求曹老板将献帝送往邺城交给他。

曹老板又不是傻子,当即回绝了袁绍的要求,还借用献帝的名义下诏斥责袁绍:“当初勤王的时候不见你来,成天想着结党营私攻伐他人,现在你倒想起老子来了,老子不去!”

袁绍心里那个气呀,明知是曹老板在搞鬼,却也只能上书为自己申辩。

而更气人的还在后面。

这事没过几天,曹老板便又以献帝的名义封自己为大将军,而任袁绍为太尉,改封邺侯。

太尉虽然也是三公之一的重臣,但地位却在曹老板的大将军之下,袁绍知道曹老板这是在故意恶心他,遥想曹老板各方各面都比不上他,如今却在他头上吆五喝六,袁绍倍感屈辱的同时立刻上表不受封赏。

就这样。

袁绍最终错失了这个最重要的政治筹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之前看到这段历史时,吴良只觉得袁绍缺乏政治智慧与头脑,又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可能成大事的……相信很多人也是相同的看法,甚至对袁绍有些鄙夷。

但如今看到羽檄中的内容,吴良却觉得此事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袁绍虽然没有听取沮授的意见迎接献帝,挟天子以令不臣,但一定想到了迎接献帝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

否则。

袁绍又怎会发出羽檄命令张梁前去安邑暗杀汉献帝刘协?

他虽不愿迎接献帝,但也同样不愿献帝落入他人之手,因此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那么如果暗杀成功的话,事态又会如何发展下去呢?

吴良仔细分析着。

那时的献帝年纪尚小,因此还没有留下子嗣,而其他的刘氏成员也没有人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天子之位,届时天下便群龙无首,难免陷入更大的乱局之中。

这种情况之下,所有的割据势力都将开始开始内耗。

而袁绍作为此时势力最为庞大,甚至对任何一个割据势力都有碾压优势的人,既可以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亦可以主动出击逐个消灭吞并那些势力进一步壮大自己,同时在将这些实力收拾掉之后,亦可以“汉室已无天子”为由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而不必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