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革命(2 / 3)

地方的。我很难理解的一点也是这个,香港本来是很好的建厂地点的,我想,建厂到河东省,一定是您的意见吧。”托拜尔斯将头转了过来,直接问向杨锐。

杨锐像是才听到似的,“哦”了一声。

“杨锐先生在考虑问题?”托拜尔斯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累了,休息一下。”杨锐总算完整的说了一句话。

托拜尔斯、翻译和窦远航等人,都乖乖的不说话了。

一路无话的抵达西堡镇中学,大约用了个多小时。

杨锐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紧接着就进入了实验状态。

开发一种技术,即使这种技术的全部思路和方法都已经知道,重复出来也是不轻松的。这就好像是在自己家里学长辈做菜,长辈手把手的教,也不见得就能教出好厨艺来,想做出一模一样的菜肴更是艰难。

而且,不同于使用技术,技术开发是一个系列问题。本身算是简单的了,杨锐当日也做了好几个月,现在改进,固然是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可工作压力还是存在的。

建摩天大楼的确会让人累的半死,盖农家小院也不见得就轻松了。

为了充分利用春节这段时间,杨锐刚刚调整好了西堡中学实验室,就进入了反向的开发当中。

比起标志性的二代,也就是荧光定量,反向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但是,这是马后炮的看法。

以30年后的观点来看,反向的确是一项简单的小进步。可在85年的生物界,这就是最先进的技术。

二代三代的分法,本身就是一种人为的分法,如果愿意,杨锐可以自己把分成9级,说反向是第二级,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说不定还会就此流行开来。

当然,仅仅是反向,大约是不会让达尔贝科或者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者们满意,可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胜利,其价值还是很不小的。

杨锐估摸着,就此套来一两百万美元的无限制经费,应当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而且,反向的专利还得是自己的。

为了将这个计划施行下去,杨锐一路努力奋斗到了大年三十,才决定休息一日。

同时休息的,还有累的半死的托拜尔斯。

作为一名联络员,多肉型美国人托拜尔斯先生还是非常称职的。

这些天,杨锐做实验,他是随行伺候,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和华锐实验室用到他的时候,他也是有求必应。

为此,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杨锐也就顺便将托拜尔斯邀请到了自己家来过年,吃年夜饭不邀请也是不行,人家天天跟着你屁股后面,总不能到了过年的时间赶走。

托拜尔斯显的很高兴,乐呵呵的陪着杨锐的爷爷下棋,陪着姑姑聊天,陪着锐妈包饺子,等着看自己听不懂的春节联欢晚会。

为了表示庆祝,杨家今年的年夜饭,也放在了杨锐家,一群人兴高采烈的聚集起来,也不在乎多不多托拜尔斯一个。

唯一有些愁眉不展的是托拜尔斯的翻译,省府的命令和国际友人的重要性,让翻译想回家过年都不行。

夜幕降临,过年的气氛也越发的浓了。

快到7点钟的时候,杨峰看看手表,道:“要放炮了,准备吃饭吧。”

河东省的习俗,年夜饭之前,是要放炮的。

锐妈也看看表,道:“等放炮我就下饺子。”

她话音刚落,就听门外传来“噼里啪啦”和“砰砰砰”的声音

托拜尔斯高兴的鼓掌,转瞬,有些迟疑的站了起来,侧耳倾听,大声喊:“你们的鞭炮很特别啊,和我在唐人街听到的不一样。”

“是不一样。”杨锐大喊的回了一句,用的是英语。

托拜尔斯却像是完全没有听到他说什么,突然手指着前面,用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