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纠结(2 / 3)

实验室”提高了待遇以后,他们收到的简历有数百份之多,但杨锐除了通知几个周边地区的高学历以外,再没有通知人来面试。

如果不是确信杨锐想招人,许正平还以为他要耍人玩。

就这样的面试频率,许正平哪里还敢否决,从后往前把简历看了一遍,道:“我没意见,看着挺上进的,本科期间就写了论文,虽然发表在自己学校的学报上了,还算是不错。”

说完,许正平顺嘴来了一句:“就不知道对方学校愿不愿意放人。”

杨锐眉毛一挑:“你觉得对方学校会不放人?”

“毕业就留校,这样的学生,一般都不愿意放吧,再说了,现在到处都缺人,没事也不愿意放人吧。”许正平很自然的回答。

这个话题,两人在挖墙脚的时候说过了,于是再次引起了杨锐的重视,道:“就算对方主动过来,学校也是不愿意放人的,对吧?”

“也有可能是一时冲动的寄了简历,结果不愿意来了。”许正平呵呵一笑,说的杨锐心里颤了再颤。

哪怕是30年后,中国也是没有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换言之,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是站在中国科研金字塔上的大牛了。

对大部分的研究来说,这种级别的大牛其实够强了。

虽然经常有学挖掘机的质疑,中国没有诞生诺贝尔就是弱鸡云云……现实是,中国本来就是弱鸡

对杨锐来说,身在1984年,苏先凯这样的现役小牛,就是最有潜力的优质股了。

杨锐的实验室招不起现役院士甚至现役教授,但现役小牛好好训练一下,能够爆发出来的潜力是很强的。

哈弗耶鲁之流的大学实验室为什么那么强,一个实验室里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现役小牛。

科研固然是需要系统的训练,本人的意愿以及天赋同样重要。

这与运动员的培训没有太大的区别。

优秀的培训体系必不可少,不断的筛选并甄别天才却是核心。

杨锐忙活了好几个星期,现在就这么一条现役小牛上钩,他怎么能忍受脱钩的结果。

“咱们出车票,出来回的火车票,让他过来面试。”如果不是为了让对方来看看这边的环境条件,杨锐恨不得自己跑过去。

许正平不理解,更有些可笑的道:“出火车票,是派个人到大连买了送给他吗?”

杨锐这才意识到没有网络售票,甚至都没有提前20天售票的制度,80年代人最多只能买到提前三天的火车票,提前五天去买票倒是可以,全国各条线路都是紧俏线路,如果不找关系,去的晚了,别说卧铺了,站票都要买不到。

“买飞机票也不适合,是吧?”杨锐小声问。

许正平用看疯子的眼神看着他,道:“级别不够,飞机票可不给报销。”

“用好几张火车票顶账。”

许正平被杨锐气的翻白眼:“用得着吗?我看也就是两条腿的人。”

“几条腿不重要,重点是脑子好使。”

“我怎么没看出他脑子好使的。”许正平拿起履历又看了一遍,自然是一无所获。

“算了,我去找蔡院士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给他弄个什么票……”

许正平赶紧拉住他:“这种事就别麻烦蔡院士了,哎呀,你这是走火入魔了吧。”

杨锐抹把脸:“随你怎么说吧,这人我要见着。”

“非他不可?”

“差不多吧。”杨锐满脑子都是酶学的资料,这货弄过来,稍微训练一下,绝对好使。

能从大连轻工业大学一路做成工程院院士,这自学能力肯定也是超强。

许正平看着魔怔的杨锐,道:“那咱还面试什么啊,直接录取了算了。”

杨锐忧心忡忡的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