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狼(八)(2 / 3)

绝对是认真的。最多三天,他们就会赶在体育交流会开幕之前对皮耶尔.马赛下手,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对组织不利的讯息。“

这便是帝国预留的后手,纵然“自由军团”改变了作风,对马赛见死不救,帝国也可以从容操纵情报,利用“见死不救”这个事实来打击“自由军团”,动摇“自由军团”的潜在支持者和预备人员,塑造出分裂的契机。

遇到这种算无遗策的对手,一向对帝国不怎么感冒的“自由军团”也忍不住要脱帽致敬了。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并不具备和任何一个暴力机构硬碰硬的实力。”

“杜鹃”艰难的开了口,说了一句很实在的废话。

诚然,“自由军团”算得上帝国境内发展最成功的抵抗组织。可抵抗组织终究只是游击队、民兵、地下工作者、宣传手等等的集合体,任何与国家暴力机器正面交火的行为都是自寻死路。不要说帝国防卫军,就是乡下派出所的警察都是经过正规军事训练,装备现代化自动武器乃至重武器的准军事人员。就素质和经验来讲,可能还比诸国的某些正规部队要来得强。更不要提帝国还有“军团”和“塞壬”之类可以完全无视生命周期和人口基数,只要确保资源就能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兵器。

最后,帝国还有皇帝和他的亲卫队在,那些可是连常理和逻辑都能无视的怪物。

作战能力强的游击队也好,专精巷战和城市游击战的地下组织也好,与帝国正面交火的生还概率连1都不到,更不要提什么作战胜利凯旋而归的可能性。

“要不要搞点事情来转移帝国的注意力,比方说绑架帝国高官什么的?”

“具体要怎么做?”

面对“杜鹃”的反诘,“知更鸟”立刻哑口无言。

且不论绑架暗杀是否有悖组织的原则,“人质”这种存在对帝国能产生多大效果就是个问题。以帝国的价值观来看,一切反抗组织都是恐怖组织,镇压恐怖主义是理所当然。就算恐怖分子手中握有人质,考虑到对恐怖主义妥协带来的危害,以及放任恐怖组织壮大会在今后造成更大的牺牲,以较少的牺牲——比如人质和周围的无辜群众——换取社会秩序的稳定,避免更大的牺牲,无疑是可取的,且应该被称赞的行为。

除了皇帝这个核心,对帝国来说,没有谁是不能替换的。

所以人质战术毫无意义。

“对多处重要设施同时发起攻击如何?对方将主要兵力都集中在皮耶尔.马赛周围,重要设施的防御应该有所削弱。”

提议的是“夜莺”,游击队出身的她遇上这种情形,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围魏救赵、围点打援这些游击队惯用战术。

“要突袭什么地方呢?虽说防御可能是变弱了,但别忘了,最近还有不少援兵进驻吕德斯,他们很可能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上门。”

“杜鹃”对这个提案有些意动,不过在“夜莺”回答完他的疑问,让整个作战具备可行性之前,他不会轻易支持。

围魏救赵是个好提议,但有几个问题。

第一,突袭什么目标合适?

重要的设施,譬如行政机构所在地、标志性建筑、供电供水等维持城市运转的基础设施都是理想的目标。一旦遭受攻击,敌人必定会被调动起来,聚集在马赛周围的防线也会变得薄弱。趁此机会制造“意外”,让马赛“消失”或是伪造成死亡的假象,进而保住马赛与其家人。

可问题在于,对手多半也会算计到这一点。

作为证据,迄今为止出现在马赛周围的,基本都是隶属帝国社会秩序保障局的特务,那些从外地赶来增援的部队到目前为止都没有露面。

那些部队去了哪里?他们是在马赛周围设伏呢?还是在那些重要设施张开天罗地网,等着什么人上门送人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