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1 / 2)

姜国这一段时间都不消停,齐邕已经看他们不爽很久了。若不是年尾不想多生事端,早就派夏侯誉出兵将那不知好歹的小国给一下灭了。

奈何这过年之后的姜国越发不知道收敛,各种在齐国边界捣乱,骚扰来往的商人,让百姓们叫苦不迭。

夏侯誉这次上朝就是因为姜国的事。

这一次他们的人在边界的一个村里大肆屠杀,当地官府派兵镇压,竟然还被那些人给伤了好几条人命。是可忍孰不可忍,别说是齐邕,就连被姜国人骚扰了几个月的百姓们都受不了要自发组成民兵跟那些人较量一番,非得拼出个你死我活。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否则以后脸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于是他召集群臣议事,大臣们的意见难得同意,全都同意派兵镇压,最好是一次性把姜国收服,叫他们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于是便有了夏侯誉下朝后又跟左丞相萧启澜等众臣在书房会面的事。

萧启澜是个明白人,知道此事已经让陛下恼羞成怒,被姜国一个小国侮辱,那简直比当着着众人的面打他巴掌还难堪。这时候就算大臣们之中有反对意见,也肯定会被齐邕几乎话质问回去,没准还得被齐邕记在心里,以后也没什么好日子过。

所以当时在朝堂之上,大臣们的答案才整齐划一。

是以萧启澜才没多说,可他心里其实是有很多担心的。这就是娶了人家女儿的好处,夏侯誉在萧启澜的心里不仅仅是摄政王那么简单的身份,他还是他们萧家的姑爷。

不能轻易涉嫌,更不能因为战事搭上自己的命。

夏侯誉心里也明镜似的,从一开始他们的人抓到姜国奸细那次开始,他就有答案了。

小小姜国,甚至还不如大齐的一个郡大,若是没有实力,没有兵,没有钱财,怎么敢大张旗鼓的跟大齐作对?除非他们是活得不耐烦了,螳臂当车,飞蛾扑火。

但回想这些年姜国一向公公顺顺,逢年过节上供总是第一个,最积极,也是最积极配合大齐发出的一切政策的。可见他们并不想死。

也就是说,他们这次突然做事风格大变,显而易见是有人在背后撑腰。他们有了实力,才有了底气,才敢这般跟大齐对上。

萧启澜知道这次出兵势在必行,他只是担心姜国背后的势力过于强大,会孤注一掷,没准要打夏侯誉个措手不及,必须得提前想好对策。

还得确定了那个在背后帮姜国的国家,到底是哪一方。

究竟是姜国东面的鲁国,还是南面的燕国。他们必须得确定了真正的敌人,才能在对抗中游刃有余,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但这需要很大时间,而齐邕已经下了出征的命令,所以时不我待。书袋网

于是夏侯誉干脆利落,下了一个让在场众人都纷纷色变的决定,把燕国和鲁国的标志都给拔了,声音清清淡淡地扔下句:“既然不确定,那就全当成敌人。”

众所周知,夏侯誉是个打起仗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武将,家中几代都是将军出身。向来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一旦他决定的事,那就是板上钉钉,比那龙椅上坐着的皇帝陛下都好使。

他这话一出,几位将士热血沸腾,几位大臣面面相觑。

萧启澜道:“王爷啊,能趁此机会收服鲁国是好事,但鲁国再不济也是一个国家。这些年他们一直安分守己,跟大齐也没什么矛盾。若是突然发兵攻打他们,可能会寒了鲁国人的心啊。”

“百姓们真正在意的不是谁做他们统治者,而是谁能让他们的生活一帆风顺,平安喜乐。大齐并了鲁国,自是不会委屈了他们。到时候叫陛下免了他们几年的税收,他们生活水平上去,安居乐业,自不会再想着之前无能的国君,叫他们生活的贫苦日子。”

众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