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古罗马土豪(2 / 4)

扯掉上边覆盖的防雨布,开挖。

这趟珍妮带来了一台轻便的金属探测器,关兴权拿着下坑探测了一下,“大约还有二三十公分。”

张楠一点头,对一圈站着的人道:“今天咱们玩点正规的,田野考古。珍妮。”

“准备完毕!”

这会回答的珍妮挺可爱:套着件防水的围裙,边上还有个大水盆,最有意思是手里拿着个洗鞋子时用的刷子。

“阿廖沙、林曼、兰迪,你们三个把下边的土再去掉20公分。”

没问题,三个大块头一下坑,立刻埋头苦干。

光明正大开挖,还各自分工,感觉还真是和考古差不多,不过东西最后归了个人而已。

考古嘛,也就是考古调查、考古发掘与室内整理这三部分,对外人而言,最带劲的就是“考古发掘”阶段。

有没有,有什么,挖出来的时候是最带劲的,等到整理时这感觉就差了一截了。

那盗挖呢?

也一样:先找地方、动手、挖回家再整理。

动手的时候永远最刺激。

关兴权站在坑边,看了会下边干活的伙计,问张楠:“要不要用筷子探一下?”

摇摇头:“不用,下边都是贵金属,等露头了再换小铲子就行。”

自个知道下边有什么,不是当初在西川挖的窖藏瓷器,用不着那样小心。

这边正说着呢,就听兰迪在坑里说了声:“有东西!”

另外两人立刻停下手中的动作,一群人围上来,看着兰迪递上一枚还沾着土的小小钱币。

“是银币。”

很小,张楠感觉也就三四克重:这是一枚古罗马时代的打制银币,银币表面已经严重氧化变色,但正面能看得出是个古罗马的帝王头像,背面是个坐着的女人形象。

边上就是水桶,把银币放里边洗了洗,这下看得更清楚了。

小小的钱币表面流通使用磨损痕迹很重,感觉在被埋到地下之前,这枚银币就已经被人使用了很长时间。

人像五官都差不多快被磨圆了,这品像感觉至少已经流通了几百年。

“这罗马的银币品种实在太多,这枚我倒还真认识,时代比较早。

这是罗马第二个皇帝提比略时期的银币,大概公元十几年到三十几年的样子。

正面就是他的头像,背面的是和平女神坐像。”

古罗马时间够长,这发行的钱币也是品种丰富、多如牛毛,金的、银的、铜的都有,兑换比率在漫长时间内有多次变化。

加上古罗马统治地域广阔、民族复杂,还有些钱币是各行省在某些特殊时间段铸造、打制的,品种数量都和华夏古钱币有得一拼!

张楠不是古罗马钱币专家,绝大多数压根就不认识。

认得出这枚是提比略银币,凑巧而已,那不过是因为去年买了套介绍古罗马钱币的专业英文工具书。

不过东西方古代的钱币制度区别极大,华夏人去理解古罗马人的度量衡、兑换比率和钱币名称就是项高难度挑战。

张楠这才仔细看了第一本就是脑袋三个大,这理解起来挺困难的。到现在都还有几本没仔细看呢,就随意翻了翻。

这古罗马的银币出来了,所有人对下边有的东西更加期待。

“把上头的土去掉,看看下边到底有多少。”

十几分钟后,一大片古罗马银币夹杂着不少闪闪发光的金币出现在众人眼前,其中还有少量金银质地小艺术品,甚至还有几块拳头大小的金锭从泥土中冒头。

除了兰迪和林曼,其他人在贝希特斯加登都见过巨量的金币,古希腊和古罗马珍惜金银币也不少。

但这一口袋一口袋搬,和这会这样亲手从土里挖出来完全是两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