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惠日的绝望【二合一大章】(1 / 5)

七月的登州码头,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头顶的日头炙热,仿佛空气都被晒烫了,呼吸进去时,感觉胸腔里都着火了似的。

远处的海面上,风平浪静,不时能看到海鸥们,在空中盘旋着,那阳光洒在海面上时,便会折射出耀眼的光,波光粼粼的。

这季节,正是出海的好季节,因此,整个登州码头里,来来往往的船只,都是络绎不绝的,但大多数,却都是来往高句丽的。

渊盖苏文到底是个守信的人,并没发生什么翻脸不认人的尴尬局面,当然,这也是因为,此事对高句丽有利可图。

从大唐出发的货船,上面都装满了一船船的货物,别的先不说了,单单就是那粮食,便是高句丽迫切需要的东西。

跟大唐的富庶相比,高句丽几乎每年都在缺粮,大唐的这些粮食进入高句丽,便相当于解决了高句丽的燃眉之急。

高建武简直都要笑岔气了,这可是天降的大好事,最关键的是,大唐只需要羊毛,什么东西都可以用羊毛交换。

粮食、琉璃还有酒,甚至就连一枚小小的发簪,都可以拿羊毛来交换,根本不需要他们付出什么代价!

开始的时候,高建武还持有怀疑态度,可随后听说,大唐现在的羊毛价格后,心里的顾虑顿时取消,一道命令下去,整个高句丽便大力饲养羊。

其实,根本不用高建武命令,商路开通之后,高句丽下面的百姓,就已经开始在养羊了,甚至,就连高句丽的权贵,也加入了其中。

所以说,如今的高句丽,可以是全民养殖,一向与渊盖苏文不对付的高建武,也因为商路的开通,竟然难得的把酒言欢起来。

而此时,惠日的心情,也是出奇的好,站在甲板上,远远的眺望着海面时,脸上顿时便露出得意的微笑。

这已经是他离开长安的半月了,按照惠日之前的估计,这一路过来,应当是要困难重重的,可谁能想到,竟是出奇的顺利。

途径洛阳的时候,倒是遇上了盘查,可等他提起了徐毅的名字后,那些人便立刻放弃了盘查,竟是直接就转身离开。

这让惠日的心里,当真是震惊不已,即便他也知道,徐毅在大唐的声誉一向很好,可也没想到,竟是提个名字,就能直接放行的。

惠日的心里,便顿时有些懊悔起来,早知道如此,离开长安的时候,就该多带些东西的,千里迢迢的来大唐,实在是不易啊!

然而,后悔也是来不及了,惠日转过身,望着身后船舱里,陆陆续续出来的‘和尚’们,不由微微一笑,能将这些人带回去,也算是不枉此行了吧!

在惠日的心里,这些人才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可都是大唐各个行业的人才,他费尽了口舌,允诺了一大堆好处,才算说动的这些人。

而此时,眼看着已经到了登州码头,等上了回去的海船,就算是彻底安心了!

带他们来大唐的两艘海船,自然是没法再用了,整个船体都是支离破碎的,就差一点就要四分五裂。

最重要的是,其中的一艘海船,当初在登州海域时,还被徐毅直接给毁了,连个甲板都没剩下!

不过,想起来这事的时候,惠日心里竟然还有些感激,若非是当初徐毅毁了他们的海船,他也不可能认识徐毅,自然也就没了现在的顺利。

所以说,这世间的因果,还真是叫人捉摸不透,有时明明是件怪事,可一转头的时候,就又会变成好事也说不定呢!

先前派来的人,已经在登州重新购置了三艘海船,此刻,就静静的停泊在码头里,惠日站在甲板上时,便能一眼看到,那三艘停泊的海船。

码头上,有人在检查出海的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凡是要出海的船只,都要经过衙役们的盘查,否则,便连出海的机会都没有。

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