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三生万物(1 / 3)

盖世牛人 九代农民 5793 字 2020-10-17

时间与空间,这两种科学人类在很早就开始研究了。

而今人类对时间、空间乃至宇宙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了解的更多。

不管是在科学上,还是所谓的哲学上这两者都得到了基本验证。

一个早期科学的说法是:时间、空间是绝对概念,是存在的基本属性;但其测量数值却是相对于参照系而言的。

而事实上,时空、宇宙万物也是相对存在的,不是绝对的。

佛道理论的基础就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佛家的话就是:缘起性空。

这两句话的大意是说: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包括一切的精神感情、法则、规律、定律的“道”都不是永恒的;感知到的一切宇宙万物,同样不是永恒的“名”(本性、本相)。

比如现在的地球重力,科学定理,它是在现实中经过实验反复验证的“真理”。但是,这些定理都是有时空界限的,离开地球或者在其他状态中,这些科学定理就会失去作用。其次,这些科学定律都是源自人类看到的事物总结出来的,如地球毁灭,地球重力就会跟着消失,不是永恒的。

当然,道佛还有世界其他信仰起源肯定都是一个总源头,只是叫法不同,利用这些原理在红尘的目的、作用、风格等等也会有区别,这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等。

那会什么人类早期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和古之圣贤得出的不一样呢?

尤其是东方文明,诞生了阴阳,有无,因果,毁灭与创造,福祸相依等等相生相克的理论,这也是老子说的万物存在的“众妙之门”,说万物是相互存在的。

难道是说他们之间有一方错了?如果站在各自的角度去看,他们都没错。

答案在一句话中可以找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还有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他用猫的生死叠加状态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特性,也就是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

科学实验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就是:需要人来进行反复的实验证明。

因此,实际上人的意识不仅会干扰微观粒子的状态,而且会影响一切。

当人醒来时,显意识工作,激活眼耳口鼻舌等感应器官,然后借助各种科学仪器去做实验,这个过程就是“三生万物”。

借用“薛定谔的猫”换个说法,就是“人醒来的同时,万物就出现了,你显意识消失后,万物世界就变成了‘三’的状态。”

因为人睁开眼,万物就出现了,状态从三变成万物,这就是目前科学实验的最大掣肘,要想突破,只能退出人意识的干扰。

人类修行进化,就是从万物返回三、二、一、道的过程。

而时间、空间是事物之一,其实也是“万物”,而时空一道是人人每一秒都在接触,也一点都不神秘,不高级,非常朴素,宇宙最基础的特性之一。

特别是打破虚空心灵状态复归“三”的生物,再返回头去参悟“万物中的时空之道”理论上都可以做到。

只不过来到万物社会,因为个体修行者的天赋、秉性、机缘、性格、后天环境等等,时空一道就变得有点难度,至少在第五步先天境前,想要凭自己学会练会一招半式的时空绝学就成了稀有之事。

这就是酆九幽很震惊的原因,如果这只青鸟只是辛辛苦苦的盖了一个次元别墅,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亮眼的,随着时间推移,人类懂得空间之道的人会越来越多,价值也会贬值。

但是,她现在还领悟“时间法则”,这就非常不一般了。

“空间法则”、“时间法则”是万物级法则的顶尖能力,这时空法则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