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42 只愿杀一人(1 / 2)

三国悍刀行 半山先生 6737 字 2020-10-06

经天纬地之才也好,匡世济民之才也罢,逐鹿天下的枭雄英雄们陆陆续续拥有了辅佐自己成就一番伟业的谋主,刘辩不必多说,先后招揽了戏志才、徐庶、程昱等数位一等一的瑚链大才。

袁绍也有战略四大家沮授、板荡郎田丰、屠龙术荀谌等三位顶尖谋士,许攸、辛毗、辛评、审配等稍次一些的名士谋士更是多达十几人,谋士一项独占鳌头了,唯一可惜的一点,时常环绕在袁绍身边的莺莺燕燕一个也没剩下,不过换来这么多的名士名将,也算是不亏了。

曹操麾下的谋士与刘辩大抵相同,荀彧、荀攸、毛玠,三四位熹平之春,还有几名荀彧举荐的稍次一等名士谋士。

孙策家里的光景可就惨淡多了,只有总角之好周瑜一人,不过不打紧,张昭张纮等大江两畔的稷下名士,在周瑜的谋划下翘首以待,正等着这名在西壁垒一战名声大噪的江东第一名将,周瑜书信里的江左第一英主,至于是否效忠孙策,少不了一番试探。

唯有刘备一人在谋臣策士一项,依旧是一穷二白,连一位拿得出手的名士都没有,这也怪不得刘备,良臣择明主而栖,许攸审配这些稍逊一筹的名士谋士都故作姿态的待价而沽,那些个熹平之春佼佼者若是没有个眼高于顶,哪能对得起那一肚子的学识和这么多年的勤学苦功,瞧不上织席贩履之辈那是理所当然。

永寿之春的老国士渐渐迟暮,再有个几年就要凋零的差不多了,大汉王朝的脊梁未来还得靠熹平之春去撑起,熹平之春也着实是千年以降最是繁花似锦的一代。

李儒陈宫两人,由于北方草原崛起一位横跨东西万里疆土的大单于檀石槐,不得不提前入世,一人在西,一人在北,撑起了大汉王朝头疼了一百多年的边塞防线。

不然中原腹地哪里来的歌舞升平河清海晏,早就被控弦百万的檀石槐烧的遍地烽火狼烟了,又要上演一场罄竹难书的神州陆沉。

偏偏因为中原人士由来已久的边疆蛮子偏见,这两位早就应该获得国士美誉的稷下名士,迟迟不见动静。

就连出身于广陵陈氏的陈宫,也因是庶族偏房出身,再加上常年居住在北方边塞算是小半个北蛮子,儒林不仅不对这位为了大国大义抛弃小家的中原名士赞誉有加,反倒是视作中原耻辱的大有人在。

过了这么多年陈宫关于国士一事,早就是看淡了,天下人承不承认不打紧,只要同在稷下学宫求学的同窗好友们承认就行,蛟龙不与泥鳅同池,也不是稷下学士们自傲,有些人的看法实在微不足道。

因为曾经是同窗好友的缘故,李儒和陈宫这么多年来不曾见过一面,两人的权势地位太过于特殊,一旦见了面,保不齐老皇帝怀疑镇守边疆手握二十万铁骑的董卓丁原二人想要谋反。

现在老皇帝已经驾崩,新皇帝又被汝南袁氏广陵陈氏这些世家望族所架空,也就没那么多忌讳了,两人便相约在八百里秦川的一条小河边见上一面。

两人各自骑着一匹精良大马,来的快,去的也快,一人只说了一句话,总共不到十个字。

“何时入京?”

“就快了。”

——————

荀彧与曹操有一番主臣对奏,同为熹平之春佼佼者的周瑜,也少不了为孙策阐述天下大势,还有武庙的震惊寰宇之处。

占尽江东风流的瑾玉郎周公瑾,抬起那张神仙出尘的脸容,静静注视扛着大戟含着野草,情绪却萎靡不振的孙策,似是自言自语:“用不了多久,雒阳将会变成一处吃人不吐骨头的绞肉场,即使伯符你对我心生怨恨,我也不会让你待在雒阳的。”

“说来皇帝陛下对你还是真的不错,册封了六品骁骑将军不说,还让伯符担任了吴郡太守。”

“明知道已经占据了大江以南民心民意的伯符,现在最缺的是高筑墙广积粮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