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6 真正滋味(1 / 2)

三国悍刀行 半山先生 3685 字 2020-10-06

美人,刘辩也爱,但他更在乎自己的生死,所以巴不得老酒鬼抢走青黑老鳖,一次两次没什么,时间久了,这可是剑尊王越的香火情。

一般人别说一只了,就是千只万只也换不来,因为当今天下能够让剑尊王越出手的人物,屈指可数都算不上。

唯有两人,何皇后,唐婉儿,而这两人一个是刘辩的母后,一个是未来的皇后。

每每想到这,刘辩总是不由自主喜滋滋的,你不听我的没事,有的是办法让你言听计从,不过凡事总靠女人,倒真是有些拉不下脸来。

而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老酒鬼可是按心情出手的,谁知道他哪天心情不好,恰好又遇上大战,那可就完了。

真正要解决这些生死攸关的问题,必须得搜罗一大批名将和文臣。

一来需要五虎上将级别的大将,镇压大限刼数,二来,以后要面临多线作战的局面,猛将文臣少了可不行。

他曾经估算过想要整饬朝纲戡平天下,三品小宗师以上的武将,要达到四五十人以上才算合格。

因为打下大半个天下的曹操,麾下能够进入三国志入传的名臣,武将有六十三人,文臣有一百二十六人。

自称大汉,也就是曹魏孙吴口中的蜀汉,则是有武将五十一人,文臣四十一人。

最终魏国一统天下,蜀汉灭亡,可见人才的重要性,更可见文臣的重要性。

曹魏和蜀汉在武将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而文臣则要差上太多了,曹魏足足是蜀汉的三倍还富余。

想到这里,刘辩不免泛起了一丝苦笑,那位拥有读尽半座书山、稷下学宫四大战略大家、兵家祭酒庞德公记名弟子等众多头衔的国士戏志才,一直到现在不肯见自己。

即使他通过了戏志才的一个考验。

胭脂楼大战过后,太常寺的协律郎很快送来了陈武和岑壁的资料,一个是小门小户出身,甚至当过一段时间水贼的寒门庶族,一个是曾经偷盗过钱财德行有亏的世家子弟。

看似是为了让他搞清楚这两人的身份,是否清白,以免是刺客或者宦党细作,毕竟早在夏朝末年,伊尹就开创了上智为间的先河。

到了商鞅时代发展到了鼎盛,为了防止细作的渗透,连坐法中规定,发奸之密,告过者免罪受赏,失奸者必株连刑。

也就是说如五户之中果发现细作不揭发,一起斩首示众,可见秦国对于细作这一块多么的重视。

是不是细作,想必舅父早已经查清楚了,否则也不会委任他们为实权将领,再联系上戏志才的出身和经历,戏志才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

想要观测自己任用人才,到底是以德取士,唯才是举,还是德才兼备。

倘若自己真在奉行了数百年以忠孝治国的大汉,土生土长,免不了有这个时代人的一个脾性,以德取士。

可他不是,并且对于人才选拔这方面与曹操倒是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曹操由于是宦官之后,出身不好,得不到士大夫的支持,只能发布招贤令,唯才是举。

而刘辩是根本不在乎,德才兼备当然很好,但相比较清廉、忠孝这些德行,他更看重的是才能,有的时候庸官比贪官更可怕。

贪官虽然贪恋财色,但他有才能可以治理一方,只要不是太过分,刘辩能够容得下他们,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庸官不贪恋财色倒是好事,但他同样也无法治理好地方,反而会好心办坏事,祸害一方。

这样的官吏,放在太学这种地方吟吟诗做做对,促进大汉文化的发展还可以,下放到地方绝无可能。

刘辩通过了戏志才的考校,不知道戏志才有什么想法,只能用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来自我安慰。

唯一让他不爽的是,那个手持重剑力压蹇硕的黑脸大汉,就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