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不想掺和!(1 / 5)

从2016年开始,内地娱乐圈艺人的片酬以及出场费就出现了不可抑制的疯狂增长,尤其是造星运动成为资本割韭菜的主要手段后,层出不穷的小鲜肉、小花们面对制片方的狮子大开口;

孟轻舟没有用过所谓的小鲜肉,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没人敢给他推荐;

但小狐却对小鲜肉很感兴趣, 用她的话说,帮公司赚钱呢,不寒碜!

“小鲜肉”是网友和观众的说法,在影视圈子里,大家普遍认为是实力不足或者发挥不稳定的流量艺人。

小众电影、纪录片或者是类型片一般不会选择这些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一般都出现在青春偶像剧跟商业电影,前者因为年龄与人设相仿并且受众几乎一致, 所以如今变成了常态化。

商业大片里面选用小鲜肉是最受人诟病的。

选用这些没有演技的小鲜肉不一定会是导演初衷,毕竟谁希望在片场碰到一个不专业又时间行程密密麻麻的演员。

所以大部分都是出品方担心票房问题要求加上去的, 因为这么大的制作肯定需要目标市场更加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师的《长城》, 在选角方面世界级的马特达蒙、国内的老流量华哥、张涵雨,中流量生代彭于言、林更信、黄宣,已经覆盖了60、70、80、90的市场,但是片方觉得不够,95后00后咋办,于是就有了鹿含跟王俊楷两人的出现。

戏份方面也相当垂直,国际级领衔主角,老流量重要配角,中流量次要配角,而我们的“小鲜肉”,只有几个镜头。如果老谋子是重视他们?会这么少戏份?充其量只是应付出品方并且拿这个点做宣发而已。

“不行,老乔年纪太大了,和古丽娜不怎么搭,李一峰的古装我感觉气质也不怎么好,换一个吧!”

蜜蜜和黄岚正在讨论的是《香蜜》的主要演员;

黄岚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尽量用公司自己的演员, 而小狐却觉得这俩都和角色不怎么搭调, 建议重新挑选演员;

“不搞试镜的话,杨总,那可以选的就太多了,咱俩还是问问导演的意见吧!”

黄岚也是资历深厚的老制片人了,对国内电视台的采购思路很了解,在流量当道的当下,一部电视剧能有多少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的选用;

至于演员的片酬,不是考虑的重点;

大部分电视台的电视剧采购人员其实并不会细致地看剧本,看团队,他们没有耐心通过认真看完几十集剧的方式来真正走心地去体会剧到底是否好看,那什么是最直观的差异?——明星。

有明星有粉丝,粉丝喜欢有收视率,基于这个思考,所以电视台选片时都扎堆选择有那几个“卖钱”明星的剧,没有明星的就不要。电视台的口味一明显,影视投资人害怕自己请不到明星剧卖不出去,于是只能尽量保证自己剧里有当红几位中的一位,不敢随便启用新人来担纲主演,害怕卖不了。

明星少,需求大,造成哄抢,明星也要有选择,在大家的团队相差都不太多的情况下,自然是哪边给钱多去哪边,于是明星片酬自然水涨船高。

娱乐圈艺人的漫天要价有时候是贪心所致,但也有不少是市场原因决定的;

在热钱快速涌入的时候,会打破一个行业之前的供求体系,在生产环节制造出需求的过分旺盛。于是,一部分资源迅速变得稀缺,从而形成追涨。

不仅一小部分演员,一小部分导演、一小部分编剧也同样。

电影行业名导演约有十倍增幅,电视剧行业名编剧也有十倍增幅,和演员价格的涨幅相比,他们也不低。而且,行业内往往忽视了一点,这几年,受益最大的是制作公司。

演员成本的增加不仅可以转嫁,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