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4)

两京记事 雒邑鸣鸾 69 字 2020-09-06

更何况文睦还是临水先生唯一的弟子,不说别的,单这个身份就足以让文睦被许多人供起来了,文氏对他不闻不问的算怎么回事?

就算文睦因为临水先生参与谋逆而绝口不提自己是临水先生弟子这个身份,文氏族中也多少知道一点吧?居然就这样放任一个疑似有大才的族人自生自灭,文氏也真是奇葩!

“是因为顺州崔氏族长的嫡次子崔燮。”

子矜叹了口气,解释道,“文睦中年丧妻,唯有一子文新,文新因为在一场文会上得罪了崔燮,被崔燮带人打晕后丢到河里溺死了,文睦只此一子,自然是不肯罢休,在地方上求告无门之后便想带着孙子孙女上京,崔氏恐将事情闹到大了不好收场,向文氏施压迫使其将文睦除族后又使了些手段,便将文睦弄成了官奴。”

“这,逼良为奴?!”

夜心吸了一口凉气,这崔氏未免也太大胆了!竟然敢明目张胆地勾结官府逼良为奴,是生怕宣武帝没有借口收拾他们吗?还没见过这么上赶着作死的!

“我听闻崔氏这一任家主可是位极其清高之人,认为除五姓之外世间再无钟祥名门,就连皇室也只是有着化外血脉的蛮夷呢!”子矜嘲讽道。

萧·有异族血脉的“杂种”·子·未开化的“野人”·矜呵呵!

夜心世子你别这么笑,很吓人的你造吗?Σ(?д?|||)

总感觉崔氏要凉了,这一定不是我的错觉。←←

所谓五姓,就是太原王氏、顺州崔氏、渤海高氏、宁阳桓氏、云和沈氏这五个传承近百年的家族,他们多为前朝旧贵,在齐朝太祖建国时都或多或少的出了力,故而在立国之初备受器重,五姓之人曾一度占了朝堂的八成。

这五家把持朝政数十年,直到宣宗时改革了科举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而后又经仁宗、孝宗两朝大力提拔寒门,削减世族特权,五姓才日渐式微。

也是在孝宗年间,上阳王氏的族长王彧极力压下王氏内部的反对势力,带着王氏急流勇退,将王氏的族产清点分割之后,把族中嫡支以外的族人全都分了出去,自己领着嫡支的十几个人迁居太原,是为太原王氏。

上阳王氏看似分崩离析,实则化整为零,族人分宗之后不用再受皇帝的打压,日子较之分宗之前反而好过了不少。再加上王氏嫡系迁居太原后专心治学兴办私塾,王氏在民间的声望不降反升,简直世族里的一股清流。

永熙之乱后,高祖和文信皇后白手起家,五姓被排挤出权利中心,宣武帝虽说因为与自家两个儿子都娶了王氏女而对世家留了几分颜面,可这几分颜面早已被消磨殆尽,之后太原王氏灭族,五姓成了四姓,宣武帝对世家的打压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可哪怕是这样,四姓之中依旧有人沉浸在祖先的荣光中不可自拔,将皇室视做血统驳杂的蛮夷,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崔氏这次纵仆行凶包庇罪犯逼良为奴,可以说每一条都踩到了宣武帝的底线——君不见诺大的金陵燕王府就只有十几个奴婢——想来他们蹦跶不了多久了。

夜心理清头绪,想明白崔氏的结局后问道“世子是想借此机会将文睦收为己用吗?”

“没错。”子矜点头肯定,“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若能因此得了文睦的人情自然是好的。”

说完子矜又幸灾乐祸地补充了一句,“崔氏与我大兄之间也有些首尾,这事若是成了,只怕大兄那里有的闹了。”

夜心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皇长孙的元妃陈氏,当真是一言难尽。

简而言之,顺州崔氏是陈氏的外家,陈氏自幼接受的就是正统的世族贵女的教育。

可以想见,当自恃出身高贵的陈氏嫁到皇室后的场面会是何其惨烈。

“文睦的孙子孙女还在君行那里吧?”子矜也就是随口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