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消息(1 / 2)

茶树种植最适合的季节是十一月至第二年的三月之间。古代用的是农历,现在虽是二月初,却也相当于阳历的三月了。要是过了这个季节,茶树的成活率就会受影响。

所以杜锦宁的新茶园虽还没拿到手,却还是决定把树枝采回来,在院子里扦插成活,到茶园拿到手并整理好后,再移栽到茶园里。

董大成身材高大,力气也不小,干活是一把好手。到了野茶树下,放下东西,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树,在杜锦宁的指挥下将一些树枝折下来,扔到地面上,杜锦宁便在下面拾起来装到竹篓里。

两株茶树挺高大,折些树枝的话,到春天来临的时反而会萌发侧枝,长得更茂盛。所以杜锦宁也不客气,辣手催树,直把两个竹篓子都装满,这才叫董大成罢了手。

董大成从树上下来,看看去年新长的树梢被自己采摘一空,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不过到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

杜锦宁知道他想什么,笑道:“董叔可知道为什么那些茶树每季都采,但仍然长得茂盛,有许多肥壮的芽头可以采么?”

董大成摇摇头:“我没种过茶树,还真不知道。”

“瓜果苗要摘顶,才会长更多瓜果,这个道理董叔是知道的吧?”

董大成这一下听懂了,连连点头:“这个肯定知道啊。无论是丝瓜还是南瓜,甚至茄子之类,长到一定程度都得打了顶,才会长出许多侧蔓。侧蔓越多,瓜果才越多。”

说完这话,他自己也反映过来了:“你是说,这茶树需得打一打顶,才会有更多的新芽?”

“对。”杜锦宁道。

董大成自家每年的茶叶都是从这两棵野茶树上采下来制成的。刚才还为今天没茶喝而郁闷呢,这会子便高兴起来。

“你也喝过我制的茶,到时候我帮你把茶都制了,你就能喝上好茶了。”杜锦宁又道。

董大成越发高兴:“那就多谢杜少爷了。”

把树枝弄回去,杜锦宁又修剪了一番,这才一枝枝地扦到她原先用油纸做好的一个个育苗袋里。

陈氏见她摆弄这个,心疼道:“好不容易沐休一日,不说好生歇着,非得上山一趟,还弄了这么些树枝来插着。”又道,“你要做什么,告诉我们,我们帮你做。”

杜锦宁这才将茶园的事跟陈氏说了。

陈氏愣了好半晌,不敢置信地道:“你是说,你用这个制茶的方法,换了一处茶园?”

“用这制茶方法制出来的茶,能卖出高价,书院里用这法子创造出来的利润,一年赚个上千两银子都不止,更不用说以后年年如此了。所以他们给我一处茶园并不亏。不过这也是山长的厚道之处。我是书院的学子,他又是我恩师,就算他一文钱不给我,我也不能怎么的。”杜锦宁道。

陈氏这才相信上无片瓦、下无立椎之地的杜家小三房,竟然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她嘴唇抖动着,眼泪夺眶而出:“这真是……真是太好了。”

“娘,往后咱们的产业会越来越多的。”杜锦宁走过去,抚着她的肩头道。

陈氏用力点点头,吸了吸鼻子:“娘相信,娘相信。咱们家有宁哥儿在,什么都会有的。”

过了好一会儿,她的情绪才平复了一些,问杜锦宁道:“茶园在哪儿?咱们要不要搬去那儿住?”

这庄子虽好,但终是别人的屋子和田地。她们既有了自己的一片土地,自然是把房子建到自己的土地上方好。再说,茶园不得有人看守吗?她们住在那里,也好放心。

杜锦宁摇摇头:“不搬。咱们就在这儿住着。”

见陈氏不解,她解释道:“你道为什么祖父祖母和大伯、二伯不敢来找咱们的麻烦?当初严岑打大姐的主意,也不敢跑到家门口来?还不是因为咱们住在庄子上。他们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