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新世界与旧世界(1 / 2)

扶明 话凄凉 2299 字 2020-07-02

赵铭听说吴三桂称帝,心中真是怒了。

很明显,赵铭一直都看不起吴三桂这个三姓家奴,可现在吴三桂居然做了皇帝,比他还高了一级,便让赵铭觉得相当恶心。

不过,愤怒归愤怒,恶心归恶心,赵铭此时对这个手下败将,也是鞭长莫及。

很显然,吴三桂也是意识到,赵铭拿他没办法了,才敢在印度称帝。

若是在赵铭眼皮底下,赵铭肯定会起兵捶死他。

赵铭对于吴三桂,居然跑去印度,感到意外,不过他的恼怒,却不只是因为吴三桂称帝,还是因为他动了赵铭的蛋糕。

印度之地,富饶广阔,人口众多,又好统治,数千年来一直被外族反复殖民,当地人都已经习惯被人统治,并创造性的搞出了种姓制度来配合,使得这种现象不仅合理,还成了神的指示。

印度是块很大的市场,英国殖民后,被称为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而这颗明珠,赵铭无疑也是想要的。

在吴三桂逃入西域之后,赵铭原本的打算,借助吴三桂之手,整合和开发西域,等他们干几年,再将吴三桂赶入中亚,作为大明朝开阔疆域的马前卒。

至于印度,这块肥沃,又容易统治的地区,赵铭早准备从海路发起殖民,赶在英国之前,控制印度,并利用种姓制度,控制印度,将那里变成明朝的市场,还有原料生产基地。

现在吴三桂没有进入相对荒凉的中亚,而是选择进入富饶的印度,便脱离了赵铭的预期,打乱了赵铭的计划。

若是吴三桂在印度称帝,以三哥可怜的战斗力,吴三桂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占据整个印度。

毕竟,如今明周的军队,战斗力已经相对于十八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者的战力,甚至是接近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实力。

因此,几万周军进入印度,还不是秋风扫落叶般,打垮印度的军队。

若是吴三桂占据印度,以印度的人口,还有资源,对赵铭来说将是一个很麻烦的威胁。

赵铭听了胡为宗的话,没有心情继续视察,沉声道:“回南京!”

当下一行人,离开了工坊,来到上海码头,登上一艘车轮船,便沿着水陆返回南京。

车轮船是一种内河船只,船身两侧有两个大轮,靠着水手在船舱内踩动,划水前行。

这种车轮船,两边转动的轮子,就像是人力踩动的水车,靠着人力来驱动轮子转动。

这种车轮船,如果装上蒸汽机,立刻就能变人力驱动为蒸汽驱动,进化为蒸汽明轮船。

在初代的蒸汽机出来后,赵铭已经下令让工部,研究蒸汽机上船,蒸汽机上车的项目,并且为此拨款两百万银元。

有集权政府不计成本的投入,赵铭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够看见火车和明轮船。

说起来,或许明轮船,比火车还要简单一些。

回南京的路上,赵铭没有选择骑马,而是选择坐船,并非是坐船比骑马舒服,而是赵铭要整理一下思绪。

马上就要到1663新年,这是明朝实现统一后,第一个新年,对赵铭而言,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因此赵铭需要思考,朝廷在新年后的计划,对于帝国明岁和今后将要面临的挑战,也需要在心里先过一遍。

这时赵铭站在船头,看着长江,波涛广阔,船流如织,陷入沉思。

这次巡视江南,赵铭发现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便是逆城市化的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同时发生的,工业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城市化。

进些年来,赵铭鼓励工商,造成江南手工业迅猛扩张,引得大批百姓进入城市工作,开起了江南的城市化。

可是资本主义商业,具有一定惯性,商贾看见纺织赚钱,工坊拼命招募工人加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