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黑山贼(1 / 2)

“难道,我真的连父亲的基业都要丢了吗?”

得知消息的袁谭一脸悲戚,瘫坐在地上。

一旁的逢纪目光闪烁,面色凝重。

“主公,如今破局之法,有三。”

听到逢纪的话,袁谭的双目亮起了一丝希望,一把握住逢纪的手道:“请元图教我破局之法!”

逢纪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叹了一口气。

“臣的破局之法,皆为下策。

其一,放弃青、冀二州,退往并州。并州土地贫瘠,却有多处险峻的关隘,易守难攻。

其二,引乌桓、匈奴入局,助我军破曹。”

说到二的时候,逢纪的声音变得极轻,显然有些难以启齿,但身为谋士,他还是应当说出这个选择项。

“混账!”袁谭一把甩开逢纪的手,一改刚开的亲密态度,斥责道:“汝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当年父亲征伐匈奴,曹贼都放下了个人恩怨,替父亲守住后背,还赠予父亲数十万石的军粮,你竟要劝我引异族入河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汉人的争斗,岂能容许异族参与!”

逢纪一叹,没有丝毫的恐惧,喃喃道:“臣已不愿,但若以此法,曹贼必然无法攻克河北。

主公不愿意听,臣也有第三策。”

逢纪手指舆图,点在一处,袁谭顿时明白了逢纪的意思。

“他会帮我们吗?就连父亲都只是让他在名义上臣服,并未真正击败他。”

“他不得不帮。主公能允许他继续听调不听宣,而曹操则不同。曹操此人志向远大,若是攻下河北,必然要令张燕归降,如同当初的青州军一般。张燕此人逍遥自在惯了,定然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所以他一定会帮助主公,”逢纪肯定道。

数年之前,张燕拥兵十万,战马数千匹,虽然士卒战力不强,但也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袁谭双目微眯,似乎在沉思。

引黑山贼入局,亦是引狼入室,让他对付曹操却是驱狼搏虎之计,毕竟曹操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一念通达,袁谭便做出了决断。

“元图为我书信一封,许之以三十万石粮草,若胜,割让常山郡与他!”

他听说过张燕对于常山郡的渴望。

张燕是常山真定县人,说来和幽州军的上将赵云是同乡人,这些年来屡屡进攻常山郡,想将自己的家乡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后来臣服了袁绍,其中一个臣服的条件就是常山郡不允许驻扎超过六千兵马,而且允许他带三千人入常山郡。

袁谭相信常山郡这个筹码会让张燕更加果断地参战。

不过,惦记黑山贼的人,却不止袁谭一人。

太行山脉北高南低,东陡西缓,这样的山脉在风水学上称之为“青龙”,气势宏魄,巍峨壮观。

如今的太行山脉,既非并州掌握,也不归冀州管辖,而是由一群名为“黑山贼”的匪患占据称王。

当年张角号召的蛾贼起义失败之后,冀州黑山一带的百姓纷纷起义,用各种名号组织起来。

相较初时的蛾贼暴动,这伙人明显聪明了许多,他们并不在宽阔地带与官军作战,而是并起山谷间,以地形为依托,层层进行反击,打起了游击战。

期间,官府大规模的派兵征剿过数次,然则每次都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随着官府的无可奈何,渐渐的,黑山贼势力衍变得极为庞大。

起初,太行山脉中贼匪势力众多,他们各自占据山头建立营寨,规模大的营寨有两三万之众,小的营寨,也有六七千人。

将整个太行山脉的贼匪、百姓统计起来,足有数十万的规模,对外号称百万。

这些贼首谁也不服谁,内部矛盾不少,大打出手者亦是不在少数。然则每逢有官军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