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八 引蛇出洞(2 / 3)

海,就怕他窝在家里不动弹。”

对于李世民的用兵之道,秦桧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我大唐虽小,但陛下雄才伟略,用兵如神,定鼎中原,指日可待。”

一天一夜之后,李克用、李嗣源、金弹子、史敬思等各路人马陆续进入东莱郡境内,距离黄县三十里到一百里不等,沿途烟尘滚滚,旌旗招展。

李世民带着麾下武将在黄县城下观察了半天,吩咐李存勖道:“把包围黄县的兵马撤走一半,放陆文龙出城,然后在沿途伏击汉军。”

李存勖一脸不解:“陛下?这……好不容易把汉军包围在黄县,怎能放他们离开呢?”

李世民仰天大笑道:“此乃欲擒故纵之计,黄县城高墙厚,陆文龙骁勇善战,城内还有两万兵马。若是强攻城池,定然要付出巨大伤亡。我军撤走一半之后,陆文龙这无谋之辈肯定会抓住机会突围,我军正好在旷野上集中兵力围剿汉军。”

“陛下妙算,微臣不及也!”李存勖长揖到地,心悦诚服。

得了李世民的命令,李存勖把包围黄县的四万兵马撤走了两万,只留下了两万人虚张声势。而且自缺一隅,主动放开了黄县南城门,留给汉军逃生。

与此同时,李世民急命金弹子、李克用、李嗣源、史敬思等各路武将率部在黄县到北海的路途上设伏,只要陆文龙出城,便集中优势兵力在旷野上围剿陆文龙,争取一举全歼从黄县撤退的两万汉军。

陆文龙在城墙上看到唐军突然撤走了一半,急忙召集麾下将校军议,提议道:“唐军撤走了一半,十有是攻打其他县城取了,我军不如趁此机会从南门出城向北海国突围。争取早日联合王景略的郡兵,以及魏文长军团,卷土重来,收复失地!”

面对着唐军突然的攻势,陆文龙手下的将校阵脚大乱,听了陆文龙的提议纷纷附和:“将军说的极是,李世民御驾亲征,唐军来势汹汹。我军独木难支,正该早日撤退,正所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卷土重来未可知!”

幕僚郑浑出列,拱手道:“陆将军,以在下愚见,此乃李唐欲擒故纵,引蛇出洞之计。我军若是离开黄县,必然会在路途中遭遇唐军重兵猛攻,怕是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军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固守待援,以城中的粮草支撑一月绰绰有余。到那时,王景略刺史,魏文长将军,甚至包括郑成功将军的水师,甚至青州秦叔宝都督的兵马都会设法救援我军。”

陆文龙眉毛一挑,冷哼一声:“吾有万夫难当之勇,纵有埋伏,又有何惧?你不必多言,速速退下!”

“将军,若是出城必中埋伏啊!”郑浑竭力死谏。

陆文龙勃然大怒:“你敢壮敌人威风,灭我军士气?我手中双枪万夫难当,纵有埋伏,又能奈我何?若非看在你一片好心,此番定要砍你头颅,速速退下!”

郑浑出了帅帐之后摇头叹息一声:“有勇无谋,自恃其勇的匹夫,此番出城怕是踏上了不归路,只可惜害了两万将士啊!”

郑浑的一番吐槽传到了陆文龙心腹口中,立即报告给了陆文龙,不由得勃然大怒,亲自带兵直奔郑浑的营帐,把郑浑捉了,对三军将士道:“此人涨唐寇志气,灭我大汉威风,三番五次的诅咒我军,本将以军法处置,斩首示众!”

随着陆文龙一声令下,光着膀子的侩子手举起了明晃晃的大刀,对着五花大绑的郑浑砍了下去。

“陆文龙你这个有勇无谋的匹夫,我郑浑死不足惜,只是可怜两万将士的性命啊!”郑浑扯着嗓子,闭着眼睛歇斯底里大喊一声。

“噗嗤”一声,郑浑人头落地,鲜红的血液溅了一地,双眼死不瞑目。

夕阳之下,陆文龙全副披挂,手提双枪上马,高声道:“将士们,随我突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会合了大军之后卷土重来,迟早要把失地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