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八 议立太子(2 / 3)

敏锐好学,性格笃厚,尊重百官,体恤宫娥。而且是皇后庶出的嫡长子,臣窃以为荀文若所言极是,是时候该确立吴王储君之位了。”

“刘卿呢?”刘辩目光扫向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拱手道:“基以为荀丞相与孔司空所言极是,册立储君可安民心,让天下的臣子更加同仇敌忾,利于国家安定团结。”

“其他众位卿家呢?”刘辩又把目光扫向其他文武。

“臣等认为荀丞相所言极是,此刻正是扶正东宫,册立储君之时!”吏部尚书鲁肃、刑部尚书狄仁杰、农部尚书徐光启、金陵府府尹包拯一致赞同册立太子的提议。

而户部尚书糜竺、工部尚书何珅、署理医部尚书步骘、新任学部尚书顾雍则持陆康一样的态度,认为皇帝现在正是精力旺盛之际,册立太子的事情可立可不立,还算不上迫在眉睫,一切由皇帝自己做主。

只有翰林院院丞李白跳出来唱反调:“臣认为陛下不应该册立太子,不仅此时不能册立,将来也不要册立。而是应该留下密旨,交给几个重臣担任顾命大臣,待陛下将来殡天之时打开密旨,由顾命大臣辅佐新君继位。如此可避免众王子勾心斗角,避免朝臣们拉帮结派!”

“嘿……李太白不愧是诗仙,这脑洞真够大,意识真够超前,你说的这个传位方式可是满清皇帝发明的,但在这个时代拿出来只怕格格不入啊!而且你说的话朕也不敢苟同,不册立储君,众王子俱都觊觎帝王,私底下怕是斗的更狠,拉帮结派的现象或许更加严重,怎么可能会一团和睦?”刘辩在心里暗自思忖。

果然,刘辩还未置可否,李白的提议就遭到了一片抨击,尤以刚刚来到金陵的魏徵最为猛烈。

“诸位大人,魏徵不才,官卑职微,当着陛下与列位重臣的面,本来没有魏徵讲话的资格。但这李院丞的话实在令人愤慨,册立储君天经地义,可安天下黎民之心,鼓舞三军士气。此乃祖宗律法,亘古有之,而李院丞却大放厥词,妄议朝政,实在是空谈误国!”魏徵嗓门比较大,朝满堂文武百官施了一圈礼,就朝李白猛喷。

听了魏徵的话,荀彧、孔融、狄仁杰等重臣俱都颔首赞成:“这位大人所言极是,李太白这提议太儿戏了,简直是有辱社稷!”

而陆康、糜竺则一言不发静观其变,何珅笑眯眯的把头缩进脖子里看热闹,有人跳出来把局势搞混,破坏了荀彧的提议,延迟册立储君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书生误国,翰林院的人就应该写诗作画,不要参与朝政了!”

看到李白当了出头鸟遭到一片抨击,与他一向不对付的学部侍郎陈琳趁机带动着一班侍郎、郎中举拳附和,一致声讨李白的提议,简直拿着国事当儿戏,一个整天喝的醉醺醺的家伙有何资格立于朝堂之上?

李白摇头叹息:“唉……一群凡夫俗子,不知道大破大立,只能墨守成规,如何才能铸就空前绝后的盛世?众人皆醉我独醒也,只恨曲高和寡,无人赞同,可恨,可恨啊!”

李白摇头嘟囔了几句,起身向天子道:“陛下,臣不胜酒力,想要提前退席,不知可否?”

刘辩也知道李白的品性,挥挥手:“退下吧!”

“遵旨!”

李白答应一声,转身就走,走了几步,回头摸起了自己桌案边的酒壶,憨笑一声:“这酒好喝,臣拿回家品尝!”

话音落下,李白大步流星的出了紫微殿,惹得身后一片声讨。而李白却丝毫不在乎,一边走下台阶,一边摇头晃脑的吟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的插曲就此落下,刘辩又询问军方的意见:“孟珙、戚继光、尉迟恭、周泰、廖化,诸位将军意下如何?认为是否该册立太子?”

众武将在孟珙的带领下一起站起来拱手作揖:“臣等唯陛下圣谕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