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九 天子之威【求月票】(2 / 3)

议,这座宫苑从此便称作‘乾阳宫’了!”

“这座雄伟的宫门也没有名字,殿下学识渊博,满腹韬略,还请为宫门赐名!”黄琬朝面前的宫门比划了一圈,请刘辩赐名。

身为穿越者,这样的问题自然难不住刘辩,略一思忖,随即就有了主意:“呵呵……以寡人之见,这座宫门便叫做‘宣武门’吧,取‘布宣帝德,武安天下’之意!”

既然文武百官不肯唱反调,刘辩索性不再征求他们的意见,直接就宣布了宫门的名字,而且听起来气势不凡。以黄琬、刘伯温为首的众文臣,以及秦琼、岳飞为首的众武将再次齐声称颂。

一座皇宫的建成,难度远远超出城墙的建设,就像西京长安之中的未央宫、长乐宫两座巍峨庞大的建筑群,乃是自秦朝开始,历经汉朝数代皇帝的扩建修葺,才有了今日傲视天下的规模。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黄琬自然不能把这座皇宫建的完善,也只是完成了主殿、前后宫门、周遭宫墙,以及数百间屋宇的修建,让这座皇宫可以投入使用。但要全部完善,建立起辅助宫殿、嫔妃宫苑、御花园等设施,至少要三两年的时间。如果想要达到媲美未央、长乐两宫的规模,就算倾整个东吴之力,只怕也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做到。

在禁卫军的护卫之下,一行千余人浩浩荡荡的穿过宣武门,步行走了三四里,便可以看到一座高高在上,门前九十九道台阶的大殿,巍峨雄壮,气吞山河。

大殿高达三十丈,白玉砌筑的台阶高十五丈,大殿主建筑高十五丈,长两百丈,飞檐翘角,雕栏玉砌,飞阁流丹,雕梁画栋,说不尽的壮观,道不尽的堂皇!

“这就是老臣为殿下日夜建造的大殿,择个黄道吉日,殿下便可以在此登基称帝,昭告天下!”

黄琬指着面前雄伟不凡的大殿,感慨万千的说道。半年前自己被董卓贬为庶民,转眼间便再次拥立天子登基,重登三公之位,指日可待!

不等刘辩开口,何太后已经赞不绝口:“好、好、好……只有这样的大殿才能配的上天子的身份!”

为主殿命名的重任自然又落到了刘辩的身上,聪明的人是不会在这时候抢未来天子的风头的。即便如刘伯温、荀彧这般学识渊博之人,也知道沉默是金的道理。能取个让未来天子满意的名字还好,万一惹得未来天子不爽,倒霉的可是自己!

刘辩背负双手,思考了许久,缓缓开口道:“这座大殿就叫做太极殿吧!”

差不多已经搜肠刮肚了,刘辩也懒得再解释寓意,印象之中唐朝就有座宫殿叫做太极宫,说明这两个字用在皇家宫苑之中并无不妥。

带着文武百官游览完了这座正在建设中的皇宫,众人已经是饥肠辘辘,便在黄琬的引领下前往侧殿赴宴。

为了让刘辩与何太后毫无后顾之忧的入住这座皇宫,黄琬在这段时间里已经招聘了数十名御厨,一百多名宫女,甚至花费了大价钱阉割了数十名自愿净身入宫的男子充作太监。为了刘辩的登基,黄琬算得上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酒过三巡,刘辩执黄琬之手,动情的道:“寡人能够重登天子之位,黄卿居功至伟,三公之首,非你莫属!”

黄琬听后,心中万分喜悦,但面上却不露痕迹。长期身居高位,早就让他变得胸有城府,不动声色只是最基本的为官之道。

“老臣世受皇恩,自当为皇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蒙天子厚爱,自当全力辅佐!”黄琬克制着心头的喜悦,躬身谢恩。

筵席过后,百官散去。

刘辩传令,卫僵统率的一千五百禁卫军更名为“御林军”,自此之后负责整个乾阳宫的巡守防御。由卫僵担任御林校尉,邓泰山担任御林副校尉,统领御林军,拱卫皇宫。

后宫虽然尚未建完,但已经有了数百间的屋宇,何太后最先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