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激辩(2 / 3)

。但至少应该遵循大汉律典,上祭宗庙,下告黎民,由重臣百卿辅佐,按天子登基礼仪执行,而不是纠结草莽,妄自尊大,如此,与乱臣贼子何异?”

陆康的这番话算是退了一大步,表示刘辩要在江东称王甚至是称帝,并非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是你至少得按照大汉的法律礼仪来执行吧,至少应该有几个当朝的重臣来拥戴你吧?再不济也应该有个刺史、太守之类的地方官为你壮声势吧?纠结了几个江湖草莽,甚至是山贼流寇,就自称皇帝,这和反贼有什么区别?

听了陆康的话,刘辩的心情突然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陆康这人虽然固执迂腐,但说的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自己手下的这些人,鲁肃、甘宁、魏延、李严等等,放在后代都算得上个人物,但这个世界上的人却完全不认识啊,更别提召唤来的刘伯温、穆桂英他们了,能有个户口就已经不错了,想要别人认可他们,不干出一番事业来,想也别想!

“看来刘伯温劝我登基有些急了,登基称帝并没有错,但却应该循序渐进,一步步的来,而不是一步登天。”

刘辩背负双手,在心中暗自思忖。悄悄的打量了刘伯温一眼,只见他闭目凝神,仿佛在反思自己的战略是否正确。

看来,刘伯温也觉得陆康说的话有些道理的,要当皇帝绝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一着不慎,弄不好就会满盘皆输。

当然,刘辩并不会怪罪刘伯温,毕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切不要说一开始自己身边只有刘伯温一个智囊,就像历史上的曹操身边有郭嘉、贾诩、荀彧、司马懿等一大堆牛人,还经常吃大亏,宛城折典韦、长子曹昂,赤壁被烧得元气大伤,潼关割须弃袍,难道就说明他身边的谋士没用吗?显然不是,再聪明的人都有算计不到的地方!

“陆季宁之言,寡人铭记在心!”刘辩向陆康拱了供手,“早晚有一日,寡人必将铲除董贼,重振朝纲。孤必然按照陆太守所言,上祭庙堂,下诏黎民,让天下的臣子承认我这个皇帝。”

陆康躬身服软:“若如此,万民幸甚,天下幸甚!殿下终究是先帝的嫡长子,若是按照律典重登帝位,也是应该。”

僵硬的气氛缓和了下来,在场的文武幕僚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陆康吩咐家仆准备酒筵款待弘农王一行,半个时辰过后,酒筵便已经置备完毕,刘辩带着鲁肃和刘伯温欣然入筵。

一来为了缓和下与陆康的矛盾,毕竟只要有希望拉拢陆氏一族,就比弄得水火不容强。二来,在座的都是郡丞、都尉以上的官员,正好可以借机赚取愉悦点,为下一步召唤猛将打下良好的基础。

酒过三巡之后,所有人都彻底放开了,一个个谈笑风生。

在刘辩的褒奖恭维之下,庐江郡丞、都尉、主薄的愉悦点都被轻而易举的收入了囊中。可惜这三个人都是废柴,每个人仅仅只能获得5点,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才收获了15点,加上之前剩余的,刘辩现在拥有的愉悦点总数为37个,距离下次召唤还有不小的差距。

扫了一眼正在谈话的鲁肃和陆康,又看了看刘伯温,刘辩心想,满屋子就你们三人可以获得较高的点数,为什么让你们开心愉悦就这么难?不过仔细一想,这结果也不是没有道理。

刘伯温老谋深算,简单的封官进爵不能让他从心底愉悦再正常不过。陆康刚刚和自己吵了一架,倘若突然就身心愉悦,那才是见鬼了。至于鲁肃,虽然已经接替李严掌管全军的钱粮,但一下子捐出了这么大一笔巨款,换回一张前途未卜的空头支票,一时半会的高兴不起来,也是可以理解。

“算了,看来只能温水煮青蛙,慢慢来了。”

刘辩在心里悻悻的念叨了一句,端起酒杯浅饮了一口,才想起这几天自己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军队建设上,都没有来得及查询一下鲁肃的各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