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纺织厂的开工准备(2 / 3)

个轴承,把我家的大车都安装上轴承。”

谈成这笔买卖后,何志远马上吩咐家人去给柳从敬拿轴承。在坐等喝茶的工夫,柳从敬吞吞吐吐的说道:“何公子,等送完这一千五百担棉纱,下一批货我不得不涨价了,现在周村市场上棉纱价格涨得厉害,再按原来的价格送货我就亏本了。”

“涨价?据我所知,棉纱市场一直很稳定,为何会突然涨价?”何志远疑惑地问。

柳从敬无奈的说道:“何公子离开没有几天,贺家联合邹家在市场上大量收购棉纱,并且主动抬高价格。每年市场上的棉纱数量是一定的,他们大量屯积,导致市场短缺,价格必定上涨。”

何志远明白了柳从敬话中的意思,看来事情的起因还是他与柳家签订的这笔棉纱供货契约。他们两家抢货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压柳家,破坏他们之间的合作,逼迫何志远与他们两家签订供货合约,何志远哪里吃他这一套,略一思考就问道:“既然棉纱涨价,棉花价格有没有上涨?”

“当然上涨了只是涨副没有棉纱那么急,也没有那么大。现在棉纱的价格上涨了一成,棉花也上涨了半成。”柳从敬说道。

何志远想了想说道:“我听说山东并不是产棉大省,真正的棉花产地在江南,松江府是全国有名的棉布产地。山东棉花价格上涨,江南未必上涨,你完全可以从江南买进棉花,纺成棉纱。”

柳从敬摇头说道:“棉花上涨并不是因为市场上缺棉花,完全是因为棉纱上涨带动的。棉纱上涨的真正原因是棉纱产量不足引起的,现在周村地区纺棉纱都是农户的妇女,小作坊并不多。现在他们两家突然大量收购,导致产量不足,才造成上涨。而他们收购了棉纱并没有卖出,只是屯积起来了,等着我们的合约无法达成,他们再趁机出货。”

何志远想了一会,又对柳从敬说道:“等这一千五百担棉纱供完之后,从下个月开始,你就从市场上收购棉花,我从你这里大宗购买棉花。你看如何?”

柳从敬一惊,心道难道他又要接着成立纺纱作坊不成?随即问道:“公子的意思是不买棉纱了,以后自己纺纱织布?”

何志远神秘的一笑,接着说道:“对,就是这样。既然贺家与邹家愿意屯积棉纱那就让他们屯积好了。”

柳从敬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会意的一笑,说道:“那好,我回去以后就作准备。”

送走柳从敬以后,何志远马上又开始忙碌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赵玉河让他在纺织厂的旁边再建一个同样的厂区,这里将是纺纱厂的厂区。

接下来他从肥皂作坊中挑出十几位本家族的年轻后生姑娘,调到纺织厂学习织布,这些人加以培养以后都是纺织厂的骨干。

然后又贴出告示,开始招聘工人。何志远给出的待遇和其他作坊差不多,仍然是底银加绩效,底银每月二丙,织得越多绩效越多。工厂负责一餐,每餐都有肉有蛋,不过这次只招五百名会织布的女工,男的不要。

此消息一传出去,在何家镇一下子炸了锅。女人也能每月挣两三两银子养家,这在何家镇还不多见。以前来何家镇的都是灾民,虽说每家都有一两个男劳力在作坊做工,但只能让全家不再挨饿受冻而已,如果家里的女人也能去作坊做工挣银子,以后的生活宽裕多了,说不定过不了几年,家里就能盖上新房子,家里就能过上天天吃白面馍的好日子了。

所以镇子上的妇女纷纷来应聘,三四天的时间,一下子来一千四五百人来应聘。忙得从肥皂坊调来的十几个人团团转,最后通过当场面试筛选,从中选了五百人。

于得水一家是第一批从外地迁到这里的灾民,他们一家五口人,只有于得水在肥皂作坊做工挣钱,一个月有三四两银子的收入,媳妇侯氏在家纺线织布,一个月只有不到一两银子的收入。全家没有地,